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

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玉米基因组DNA序列,需测定____条DNA上碱基序列。

(2)某品种玉米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基因S发生转录时模板链是____链。若基因S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

(3)玉米花序的正常和异常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显性植株X自交,F1表现为:正常花序:异常花序=1:1。取F1正常花序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都是异常花序植株。由此推测____是显性性状,植株X自交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的原因是____

(4)玉米的易倒伏(H)对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右上图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方法Ⅰ、Ⅱ的育种原理分别是____,三种方法中难以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__,原因是____

②方法Ⅱ中HhRr自交获得F2,假设只保留F2中抗倒伏抗病植株的雄蕊(其他雄蕊全部去除),所有植株雌蕊全部保留且都能成功受粉和发育,则所得F3中能稳定遗传的抗倒伏抗病植株占____

 

10bGUU花序正常含有正常花序(显性)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异常花序(或隐性)基因的花粉可育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Ⅲ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且频率很低1/6 【解析】 试题分析图1:该图是几种育种方法,其中Ⅰ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Ⅱ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Ⅲ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分析题图2可知,该图是基因的部分结构,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起始密码子的模板链是TAC或CAC,分析基因中的a链和b链,两条链都不含有CAC,b链中含有TAC,因此转录的模板链是b链;如果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模板链中的该碱基序列由CA TAC GTT CAG AGG变成CA TAC GTT CAA GG,因此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由GUC改变为 GUU。 (1)由于玉米是雌雄同体植株,所以育种学家要测定玉米基因组DNA序列,只需要测定玉米的一个染色体组的10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2)①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则转录起始密码子的模板链是TAC或CAC,分析基因中的a链和b链,TAC位于b链,因此转录的模板链是b链;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转录形成的mRNA该该处顺延一个碱基,该处的密码子变成GUU。 (3)根据题意可知,甘蓝花序的正常和异常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显性植株X自交,F1表现为约的正常花序和的异常花序,说明显性植株X为杂合子;取F1正常花序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都是异常花序植株(隐性个体),说明显性基因的花粉致死。由此推断花序正常时显性性状,植株X自交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的原因是含有正常花絮(显性)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异常花序(或隐性)基因的花粉可育。 (4)①方法Ⅰ是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Ⅱ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III是诱变育种,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且频率很低,因此运用方法III难以获得优良品种(hhRR)。 ②据题意可知,F2代抗倒伏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是hhRR:hhRr=1:2,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hR:hr=2:1,F2中其他能产生hR配子的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4/16HhRr、2/16HhRR、1/16hhRR、2/16hhRr,这四种基因型的个体产生hR配子的概率之和为(4/16×1/4)+(2/16×1/2)+1/16+(2/16×1/2)=1/4,只有抗倒伏抗病植株产生的雄配子(hR)与其他个体产生的基因型为hR的雌配子随机结合,才会产生稳定遗传的抗倒伏抗病植株,因此F3中能稳定遗传的抗倒伏抗病植株占2/3×1/4=1/6。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1为某同学设计的用于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2为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对杨梅酒和杨梅醋的生产工艺进行考察后,绘制出的基本工艺流程图。请据图回答:

(1)图示发酵过程中所需的酵母菌可以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要得到较纯菌种,应配制____培养基(按培养基的功能分),常采用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然后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2)用图1装置制作果酒过程中,要关闭____(“充气”或“排气”)管上的夹子。

(3)用图1装置制作果酒过程中,因某一步骤操作失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失误是____。对该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

(4)图2中甲罐顶上的排气管被设计成了弯曲状的管,其目的是____。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____产生,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5)在制备杨梅醋过程中,乙罐内先填充经灭菌处理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____菌的培养液,使该菌附着在刨花上,再让甲罐中发酵完毕的杨梅酒流入乙罐进行杨梅醋发酵。

 

查看答案

图1是某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该细胞在有丝分裂时,母细胞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均须附着于纺锤丝上,这称为双定向作用。一种称为纺锤体装配检查点(SAC)的监控机制能监视纺锤丝附着过程,一旦发现如图2所示的异常现象,便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和有丝分裂的继续进行,直到双定向作用完成才能继续进行分裂。

(1)图1中结构①的主要物质组成是____。能为图2中染色体移动提供能量的是图1中的____(填图中编号)。

(2)图2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理由是____

(3)由题意可判断MCC对APC的作用是____(填“促进”或“抑制”),原因是如果只有一条染色单体附着在纺锤丝上,则3M2B附着在对侧____上,并激活MCC,影响APC的活性,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和有丝分裂继续进行,由此确保双定向作用完成。

(4)若基因型为Aa的细胞进行图2所示的细胞分裂,则正常情况下一个细胞获得基因A,则另一个子细胞相同染色体相同位点的基因应该是____

(5)若纺锤体的装配检查点(SAC)的监控机制失常,将产生变异的子细胞,下列对该变异的子细胞描述正确的是____

A.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                         

B.子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化

C.该变异仅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D.该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

 

查看答案

植物能吸收一定强度的光驱动光合作用,但过度光照可能会导致DNA损伤甚至细胞死亡,代谢过程如图所示。植物能借助一种光保护机制防止这种损伤。

(1)图中A物质释放出叶绿体经过了____层生物膜,下列物质中由反应Ⅰ产生的是____(多选)。

①物质A    ②物质B    ③物质C      ④物质E 

(2)图中反应Ⅱ进行的场所是____,G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

(3)近来研究发现,类囊体糖蛋白PSBS感应类囊体腔内的高质子浓度而被激活,激活了的PSBS抑制电子在类囊体膜上的传递,最终将过量的光能转换成热能释放,从而防止强光对植物造成的损伤(即光保护效应)。依据上图信息推断下列因素中有利于PSBS发挥功能的是____(多选)。

①抑制B-C反应   ②抑制A物质释放    ③降低ATP合成酶活性   ④阻断反应Ⅱ

(4)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随之上升,但到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不在上升,甚至可能下降,分析造成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多选)。

A.过度光照导致氧化损伤和细胞死亡

B.过高的光强会导致植物光反应加速

C.过多的光能通过高能淬灭消耗,提高了温度,影响了活性

D.呼吸作用的酶耐受温度比光合作用高

 

查看答案

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2支20mL编号A、B的注射器(除去针头),一段长约5cm左右的硅胶管,镊子,培养皿,打孔器,滤纸,3%NaOH溶液,pH值分别为5.0、6.0、7.0、8.0、9.0的缓冲液,新鲜猪肝,H2O2 酶滤纸小圆片(将1g新鲜猪肝剪碎,置于研磨过滤器中充分研磨,加入10mL蒸馏水制成鲜肝液。用打孔器制作直径1.5厘米的滤纸小圆片,用鲜肝液浸泡1min后待用)。

实验步骤:

①拉出A注射器的活塞,用镊子将1片H2O2 酶滤纸小圆片贴到活塞的顶端,将活塞推入注射器底部;

②用A注射器吸取2mL pH为5.0的缓冲液;

③用B注射器吸取3% H2O2溶液;

④用硅胶管如下图连接A注射器与B注射器;

⑤将B注射器中的3% H2O2溶液迅速推入A注射器;

⑥平放装置,观察注射器中活塞的变化。

⑦利用该装置重复上述实验,测量pH为6.0、7.0、8.0、9.0时的情况。

(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因变量为____,因变量可通过____计算得出。

(2)若上述步骤③改为:用A注射器吸取3% H2O2溶液,堵上注射器头部,通过刻度读出反应产生的气体量,与实际值相比,结果____(填偏大或偏小),因为____

(3)若利用上述装置研究酶浓度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改进之处是____

(4)本实验装置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验证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____

 

查看答案

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有

选项

实验内容

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

A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

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

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

C

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病率

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D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