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图1为某同学设计的用于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2为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对杨梅酒...

图1为某同学设计的用于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2为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对杨梅酒和杨梅醋的生产工艺进行考察后,绘制出的基本工艺流程图。请据图回答:

(1)图示发酵过程中所需的酵母菌可以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要得到较纯菌种,应配制____培养基(按培养基的功能分),常采用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然后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2)用图1装置制作果酒过程中,要关闭____(“充气”或“排气”)管上的夹子。

(3)用图1装置制作果酒过程中,因某一步骤操作失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失误是____。对该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

(4)图2中甲罐顶上的排气管被设计成了弯曲状的管,其目的是____。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____产生,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5)在制备杨梅醋过程中,乙罐内先填充经灭菌处理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____菌的培养液,使该菌附着在刨花上,再让甲罐中发酵完毕的杨梅酒流入乙罐进行杨梅醋发酵。

 

选择 高压蒸汽灭菌 充气 未及时排气 排气管改用长而弯曲的胶管 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气泡 醋酸 【解析】试题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学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图1是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排气管是排出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气管是弯曲的,其作用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图乙是果酒和果醋的现代生产装置简图,甲罐进行的是酒精发酵,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乙罐进行的是果醋发酵,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 (1)分离得到较纯的菌种用的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对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然后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2)果酒发酵是厌氧发酵,充气管夹子在其发酵过程中要关闭,酵母菌大量繁殖时需要大量能量,属于有氧呼吸,则充气管夹子在酵母菌大量繁殖时要打开以便提供氧气。 (3)在用图1装置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因某一步骤操作失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失误是未及时排气。可对该装置把排气管改成长而弯曲的管道,并打开排气管上的夹子。 (4)图2中甲罐顶上的排气管被设计成了弯曲状的管,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后污染培养液。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气泡产生,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5)在制备杨梅醋过程中,乙罐内先填充经灭菌处理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醋酸菌的培养液,使该菌附着在刨花上,再让甲罐中发酵完毕的杨梅酒流入乙罐进行杨梅醋发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1是某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该细胞在有丝分裂时,母细胞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均须附着于纺锤丝上,这称为双定向作用。一种称为纺锤体装配检查点(SAC)的监控机制能监视纺锤丝附着过程,一旦发现如图2所示的异常现象,便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和有丝分裂的继续进行,直到双定向作用完成才能继续进行分裂。

(1)图1中结构①的主要物质组成是____。能为图2中染色体移动提供能量的是图1中的____(填图中编号)。

(2)图2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理由是____

(3)由题意可判断MCC对APC的作用是____(填“促进”或“抑制”),原因是如果只有一条染色单体附着在纺锤丝上,则3M2B附着在对侧____上,并激活MCC,影响APC的活性,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和有丝分裂继续进行,由此确保双定向作用完成。

(4)若基因型为Aa的细胞进行图2所示的细胞分裂,则正常情况下一个细胞获得基因A,则另一个子细胞相同染色体相同位点的基因应该是____

(5)若纺锤体的装配检查点(SAC)的监控机制失常,将产生变异的子细胞,下列对该变异的子细胞描述正确的是____

A.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                         

B.子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化

C.该变异仅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D.该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

 

查看答案

植物能吸收一定强度的光驱动光合作用,但过度光照可能会导致DNA损伤甚至细胞死亡,代谢过程如图所示。植物能借助一种光保护机制防止这种损伤。

(1)图中A物质释放出叶绿体经过了____层生物膜,下列物质中由反应Ⅰ产生的是____(多选)。

①物质A    ②物质B    ③物质C      ④物质E 

(2)图中反应Ⅱ进行的场所是____,G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

(3)近来研究发现,类囊体糖蛋白PSBS感应类囊体腔内的高质子浓度而被激活,激活了的PSBS抑制电子在类囊体膜上的传递,最终将过量的光能转换成热能释放,从而防止强光对植物造成的损伤(即光保护效应)。依据上图信息推断下列因素中有利于PSBS发挥功能的是____(多选)。

①抑制B-C反应   ②抑制A物质释放    ③降低ATP合成酶活性   ④阻断反应Ⅱ

(4)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随之上升,但到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不在上升,甚至可能下降,分析造成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多选)。

A.过度光照导致氧化损伤和细胞死亡

B.过高的光强会导致植物光反应加速

C.过多的光能通过高能淬灭消耗,提高了温度,影响了活性

D.呼吸作用的酶耐受温度比光合作用高

 

查看答案

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2支20mL编号A、B的注射器(除去针头),一段长约5cm左右的硅胶管,镊子,培养皿,打孔器,滤纸,3%NaOH溶液,pH值分别为5.0、6.0、7.0、8.0、9.0的缓冲液,新鲜猪肝,H2O2 酶滤纸小圆片(将1g新鲜猪肝剪碎,置于研磨过滤器中充分研磨,加入10mL蒸馏水制成鲜肝液。用打孔器制作直径1.5厘米的滤纸小圆片,用鲜肝液浸泡1min后待用)。

实验步骤:

①拉出A注射器的活塞,用镊子将1片H2O2 酶滤纸小圆片贴到活塞的顶端,将活塞推入注射器底部;

②用A注射器吸取2mL pH为5.0的缓冲液;

③用B注射器吸取3% H2O2溶液;

④用硅胶管如下图连接A注射器与B注射器;

⑤将B注射器中的3% H2O2溶液迅速推入A注射器;

⑥平放装置,观察注射器中活塞的变化。

⑦利用该装置重复上述实验,测量pH为6.0、7.0、8.0、9.0时的情况。

(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因变量为____,因变量可通过____计算得出。

(2)若上述步骤③改为:用A注射器吸取3% H2O2溶液,堵上注射器头部,通过刻度读出反应产生的气体量,与实际值相比,结果____(填偏大或偏小),因为____

(3)若利用上述装置研究酶浓度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改进之处是____

(4)本实验装置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验证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____

 

查看答案

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有

选项

实验内容

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

A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

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

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

C

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病率

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D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为探究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某兴趣小组以同一植物的枝条为材料,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

B. 生长调节剂X对不同枝条的生根均具有促进作用

C. 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均有利于根的形成

D. 叶片可能产生与营养素类似作用的物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