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图1是某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该细胞在有丝分裂时,母细胞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均...

图1是某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该细胞在有丝分裂时,母细胞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均须附着于纺锤丝上,这称为双定向作用。一种称为纺锤体装配检查点(SAC)的监控机制能监视纺锤丝附着过程,一旦发现如图2所示的异常现象,便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和有丝分裂的继续进行,直到双定向作用完成才能继续进行分裂。

(1)图1中结构①的主要物质组成是____。能为图2中染色体移动提供能量的是图1中的____(填图中编号)。

(2)图2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理由是____

(3)由题意可判断MCC对APC的作用是____(填“促进”或“抑制”),原因是如果只有一条染色单体附着在纺锤丝上,则3M2B附着在对侧____上,并激活MCC,影响APC的活性,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和有丝分裂继续进行,由此确保双定向作用完成。

(4)若基因型为Aa的细胞进行图2所示的细胞分裂,则正常情况下一个细胞获得基因A,则另一个子细胞相同染色体相同位点的基因应该是____

(5)若纺锤体的装配检查点(SAC)的监控机制失常,将产生变异的子细胞,下列对该变异的子细胞描述正确的是____

A.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                         

B.子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化

C.该变异仅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D.该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

 

磷脂和蛋白质 ④ 前期 核仁、核膜消失;染色体出现且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纺锤丝出现 抑制 着丝粒 A AD 【解析】试题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了细胞增殖方面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据图1分析,①表示细胞膜,②表示内质网,③表示高尔基体,④表示线粒体,⑤表示中心体,⑥表示细胞质基质。据图2分析,核仁、核膜消失;染色体出现且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纺锤丝出现,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纺锤体装配检查点(SAC)的监控机制能监视纺锤丝附着过程,一旦发现如图2所示的异常现象,则3M2B附着在对侧着丝粒上,并激活MCC,后者抑制APC的活性,便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和有丝分裂的继续进行,直到双定向作用完成才能继续进行分裂。 (1)图1结构①表示细胞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能为图2中染色体移动提供能量的是图1中的④线粒体。 (2)图2中细胞所处的时期是前期,理由是核仁、核膜消失;染色体形态出现且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纺锤丝出现。 (3)根据题干信息和图2,判断MCC对APC的作用是抑制,理由是如果只有一条染色单体附着在纺锤丝上,则3M2B附着在对侧着丝粒上,并激活MCC,后者抑制APC的活性,暂停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和有丝分裂继续进行。由此确保只有双定向作用完成,染色单体才能顺利分离,保证子细胞获得母细胞等量遗传物质。 (4)图2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也分裂一次,基因型为Aa的细胞,一个子细胞获得基因A,另一个子细胞相同染色体相同位点的基因应该是A。 (5)若纺锤体装配检查点(SAC)的监控机制失常,将产生变异的子细胞,使得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该变异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中均可能发生,故选:A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植物能吸收一定强度的光驱动光合作用,但过度光照可能会导致DNA损伤甚至细胞死亡,代谢过程如图所示。植物能借助一种光保护机制防止这种损伤。

(1)图中A物质释放出叶绿体经过了____层生物膜,下列物质中由反应Ⅰ产生的是____(多选)。

①物质A    ②物质B    ③物质C      ④物质E 

(2)图中反应Ⅱ进行的场所是____,G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

(3)近来研究发现,类囊体糖蛋白PSBS感应类囊体腔内的高质子浓度而被激活,激活了的PSBS抑制电子在类囊体膜上的传递,最终将过量的光能转换成热能释放,从而防止强光对植物造成的损伤(即光保护效应)。依据上图信息推断下列因素中有利于PSBS发挥功能的是____(多选)。

①抑制B-C反应   ②抑制A物质释放    ③降低ATP合成酶活性   ④阻断反应Ⅱ

(4)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随之上升,但到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不在上升,甚至可能下降,分析造成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多选)。

A.过度光照导致氧化损伤和细胞死亡

B.过高的光强会导致植物光反应加速

C.过多的光能通过高能淬灭消耗,提高了温度,影响了活性

D.呼吸作用的酶耐受温度比光合作用高

 

查看答案

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2支20mL编号A、B的注射器(除去针头),一段长约5cm左右的硅胶管,镊子,培养皿,打孔器,滤纸,3%NaOH溶液,pH值分别为5.0、6.0、7.0、8.0、9.0的缓冲液,新鲜猪肝,H2O2 酶滤纸小圆片(将1g新鲜猪肝剪碎,置于研磨过滤器中充分研磨,加入10mL蒸馏水制成鲜肝液。用打孔器制作直径1.5厘米的滤纸小圆片,用鲜肝液浸泡1min后待用)。

实验步骤:

①拉出A注射器的活塞,用镊子将1片H2O2 酶滤纸小圆片贴到活塞的顶端,将活塞推入注射器底部;

②用A注射器吸取2mL pH为5.0的缓冲液;

③用B注射器吸取3% H2O2溶液;

④用硅胶管如下图连接A注射器与B注射器;

⑤将B注射器中的3% H2O2溶液迅速推入A注射器;

⑥平放装置,观察注射器中活塞的变化。

⑦利用该装置重复上述实验,测量pH为6.0、7.0、8.0、9.0时的情况。

(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因变量为____,因变量可通过____计算得出。

(2)若上述步骤③改为:用A注射器吸取3% H2O2溶液,堵上注射器头部,通过刻度读出反应产生的气体量,与实际值相比,结果____(填偏大或偏小),因为____

(3)若利用上述装置研究酶浓度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改进之处是____

(4)本实验装置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验证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____

 

查看答案

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有

选项

实验内容

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

A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

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

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

C

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病率

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D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为探究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某兴趣小组以同一植物的枝条为材料,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

B. 生长调节剂X对不同枝条的生根均具有促进作用

C. 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均有利于根的形成

D. 叶片可能产生与营养素类似作用的物质

 

查看答案

戈谢病是由于β-葡糖苷酶-葡糖脑苷酯酶缺乏致葡糖脑苷脂在某些组织细胞内积聚所致,患者肝脾肿大。图是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得到的某患者家系带谱,据图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2号为该病携带者,3号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C. 若5号与一个基因型和1号相同的男性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3

D. 可以通过羊膜穿刺术或绒毛取样而进行产前诊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