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B. 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只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 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都是相同的
D. —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大型土壤动物较多
下列各项生物学实验研究及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不相符合的是
| 研究内容 | 处理方法 |
A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连续培养、计数 |
B | 某遗传病的发病率的调查 | 需群体大,随机调查 |
C | 调查某蚜虫的种群密度 | 采用标志重捕法 |
D |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 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
A. A B. B C. C D. D
某池塘生态系统中利用饲料人工养殖了多种鱼,其中某种鱼(A鱼)不同年龄阶段食性不同,幼年A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成年A鱼主要以小鱼(包括幼年A鱼)、小虾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小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
B. 成年A鱼和幼年A鱼可能因为食物主要来源不同,在池塘中存在垂直结构
C. 增加池塘中养殖物种的丰富度就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 成年A鱼和幼年A鱼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生态学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M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下图所示为该种群的种群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K值为750个,M值为25个
B. 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小于K值时种群数量上升
C. 当种群数量小于M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大于M值时种群数量上升
D. 若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分别是75、300、800,则理论上种群的最终数量依次为0、600、600
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后,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 例如,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紫茎泽兰“入侵”到一个新环境的初期,可能会( )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新环境内的物种多样性
④其种群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科研人员对某湖泊中一个岛屿上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社鼠种群在冬季时,因为天冷,繁殖能力减弱,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 社鼠种群在夏季时,因为气候适宜,繁殖能力增强,种群数量增大
C. 社鼠种群增大过程中,种群的雌雄性别比例下降,且雌性死亡率低
D. 性别比例维持较高水平时不利于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