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
A. 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B. 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为雄性
C. 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为1∶1
D. 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为雄性,野生型全为雌性
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A. 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配子中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
B.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
C. 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的
D. 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时,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有一个男孩是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的色盲基因传递过程是:
A. 外祖母→母亲→男孩 B. 祖母→父亲→男孩
C. 外祖父→母亲→男孩 D. 祖父→父亲→男孩
关于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因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 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着丝点②相连
C. 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D. 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含同源染色体
科学家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A. 统计学的方法 B. 假说—演绎法 C. 类比推理 D. 实验证明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B. 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C. 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D. 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