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光学显微镜下某一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这是一个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 a是指纺锤丝,b是指着丝点
C. 在光学显微镜下还可观察到赤道板的出现
D. 图示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12条染色单体
下列有关生物体生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器官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体积的大小
B.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的效率越大
C.细胞核中的DNA一般不会随细胞体积增大而增多
D.多细胞生物体生长只依赖于细胞数目的增多
百菌清是一种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残留的百菌清可导致植物细胞发生遗传学突变,科学家研制出百菌清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准确检测作物表面残留的微量百菌清,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百菌清单克隆抗体时先要将百菌清作为抗原注入小鼠细胞中,下表表示免疫次数和抗体效价(每分子抗体能结合抗原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若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4000以上,则小鼠至少要经过____次免疫才能符合要求,其中最适合用于制备百菌清单克隆抗体的小鼠编号是_______。第一次免疫和第二次免疫时,小鼠体内能产生抗百菌清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分别是由________增殖分化形成的。
小鼠编号 抗体效价 免疫次数 | A | B | C | D | E |
第一次 | 1:1000 | 1:1000 | 1:1000 | 1:1000 | 1:1000 |
第二次 | 1:2000 | 1:2500 | 1:3600 | 1:2200 | 1:3000 |
第三次 | 1:4000 | 1:4600 | 1:8000 | 1:5000 | 1:4500 |
(2)制备百菌清单克隆抗体过程中,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专一抗体检测阳性和克隆化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抗百菌清单克隆抗体能准确的检测作物表面微量的百菌清,这主要是因为单克隆抗体具有________的优点。
(4)小鼠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融合一般可用PEG作为诱导剂,融合效果受pH的影响,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PEG诱导细胞融合的最适pH,在pH为1〜8之内设置了系列等梯度的pH,发现随着pH的上升,细胞融合的效果越来越好,请你做补充实验,以达到该实验小组的卖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为了研制促进烟杆堆肥的微生物菌剂,进行了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从不同原料腐熟堆肥中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分解菌能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_______三种组份,纤维素最终水解为_________,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2)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应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并加入__________进行染色,然后将纯化的纤维素分解菌接种到培养基上,最终可根据_________(填:透明圈/菌落/“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的大小判断菌株分解纤维素能量的强弱。
(3)真菌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较细菌强,原因是真菌降解纤维素可依靠分泌大量的胞外酶进行,而大多数细菌对纤维素的降解不是依靠胞外酶,有些甚至要吸附在纤维素上才能缓慢将其降解,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在培养基上筛选出降解纤维素的真菌,需要加入______以抑制细菌的繁殖。
(4)该实验小组在研究葡萄糖浓度对纤维素分解菌降解纤维素能力的影响时发现,加入少量的葡萄糖能促进其降解能力,其原因是____________,但当浓度较高时其繁殖能力增强,而降解纤维素能力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果蝇的红眼和紫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正常翅和卷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取红眼正常翅果蝇和紫眼卷翅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正常翅,从F1中选择甲(雌性)、乙(雄性)两只果蝇杂交,F2表现型比例为红眼正常翅:红眼卷翅:紫眼正常翅:紫眼卷翅=6:2:3:1,经检测发现出现这一比例的原因是甲和乙果蝇中携带了一个相同的隐性致死基因c,回答下列问题:
(1)F2果蝇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若让F1连续杂交,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_________的基因频率会上升。
(2)检测发现F1的某只雄果蝇(不携带c基因)的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也出现了隐性纯合致死基因d,试设计一次杂交实验判断d基因和c基因是否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点(即是否属于相同的隐性致死基因),要求写出杂交实验以及相应的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研究表明林窗会影响森林群落的演替,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演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林窗形成后,林窗下的生态环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引起了______的增加,从而促进了林窗区草本和灌木植株的生长,森林中不同部位形成不同大小的林窗会一定程度的改变群落的____________(填:垂直/水平)结构。
(3)林窗的形成同时还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一般来说,林窗的形成会导致林窗内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_________(填:增多/减少),为了判断土壤营养物质的变化,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时所釆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