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序列D能在基因A表达的转移酶作用下,从序列D所在染色体的某个位置转移到其他位置,或随机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利用这一原理来构建稳定遗传的大豆突变体库。
(1)科研人员分别将序列D和基因A作为____________,插入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T-DNA上,利用农杆菌转化植物,筛选得到转D植株和转A植株。
(2)将得到的转D植株或转A植株自交,若某植株所结种子中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占_________,则判断该植株为T-DNA单拷贝插入。继续种植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种子,长成植株后进行自交,若某植株所结种子_________,可获得纯合的转D植株或转A植株。
(3)科研人员将纯合的转D植株与转A植株杂交,并根据转入两种植株中的DNA序列的差异,用PCR方法确定杂交是否成功,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可知,F1植株编号为______的杂交组是杂交成功的,分析其他杂交组杂交不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
(4)对杂交成功的所有F1植株进行序列D检测,发现其位置均没有发生转移,推测序列D的转移只发生在_________(填“体细胞”或“配子”)中,按照这种推测,如果让杂交成功的F1植株自交,理论上F2植株中序列D发生了位置转移的最多可占_________。
(5)序列D随机转移会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可以在F2植株中筛选得到多种突变体。让F2植株自交,应在F3中筛选出序列D和基因A为_________的植株用作构建突变体库,原因是这种植株_________。
寨卡病毒在南美流行,该地区也是登革热病毒流行区域。为研究寨卡病毒流行与登革热病毒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____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_________宿主细胞。
(2)登革热病毒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为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科研人员用血清与病毒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请阐述b组和c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b组:排除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组:_________的参照。
②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抗原-抗体反应强度_________,可得出_________的结论。
(3)科研人员假设:人感染过登革热病毒后,体内存留的登革热病毒抗体与寨卡病毒结合,结合了病毒的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蛋白结合,从而帮助寨卡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即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简称ADE)。为验证该假设,有人利用下列备选材料设计了实验方案。
备选材料:正常人血清,登革热康复者血清,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细胞系U(发生ADE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低),细胞系W(不发生ADE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高)。
实验方案:
组别 | 实验处理 | 预期结果 |
实验组 | 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W的培养体系中 | 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系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 |
对照组 | 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 |
①请指出本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改进本实验方案(写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者使用稳定同位素180标记水和碳酸盐/碳酸氢盐中的氧,加入三组小球藻培养液中,记录反应起始时水和碳酸盐/碳酸氢盐中180的比例,光照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的氧气中180的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组别 | 水中180的比例(%) | HCO3-和 CO32-中180的比例(%) | 反应时间(min) | 释放的02中180 的比例(%) |
1 | 0.85 | 0.41 | 45 | 0.84 |
2 | 0.85 | 0.55 | 110 | 0.85 |
3 | 0.85 | 0.61 | 225 | 0.85 |
A. 小球藻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可由HCO3-和CO32-提供
B. HCO3-和CO32-中180的比例不同导致放氧速率不同
C. 释放的02中180的比例不受光合作用反应时间影响
D. 释放的02和水中180的比例接近,推测氧气来自于水
蛞蝓既取食牧草A也取食牧草B。为研究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A存活的影响,生态学家在牧场内选择多个样方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合理的是
A. 该牧场的群落仅包括牧草A、B和蛞蝓三种生物
B. 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差异较大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
C. 没有蛞蝓捕食条件下,竞争对牧草A存活影响显著
D. 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减少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
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 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
C. 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协同作用
D. 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
百合花(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各含12条染色体。下列关于上述过程及子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染色体未复制就均分到子细胞中 B. 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C. 着丝粒未分离,染色单体未分开 D. 两个细胞中各含有一个染色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