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

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 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

C. 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协同作用

D. 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

 

C 【解析】已知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说明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项正确;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ACC处理组的弯钩没有打开,可推知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B项正确;SA+ACC处理组弯钩形成的角度介于SA处理组和ACC处理组之间,可推知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拮抗作用,C项错误;弯钩的形成防止了子叶与顶端分生组织在出土过程中与土壤直接触碰而造成的机械伤害,即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百合花(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各含12条染色体。下列关于上述过程及子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染色体未复制就均分到子细胞中    B. 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C. 着丝粒未分离,染色单体未分开    D. 两个细胞中各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

向新鲜的苹果汁中接种酵母菌,一般不用于

A. 探究制作果酒的条件    B. 验证酵母菌呼吸方式

C. 观察原核细胞的结构    D.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

 

查看答案

【生物——选修3:生物技术实践】

回答下列有关克隆技术的问题:

(1)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基因都取自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是将其细胞核移入_________________,选择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分裂发育进程所用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2)植物体细胞诱变育种可以对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______,从这些产生突变的个体中选出对人们有利的突变体。

(3)PCR技术需要根据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序列来合成两种引物,一个DNA分子三轮复制以后,只含有其中一种引物的DNA分子有___________

(4)胚胎分割是采用__________方法,对_________________进行分割,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查看答案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示意图A和B中,__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__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了该生态系统,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

图中虚线表示的条件下,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如果在此条件下迁入时田鼠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是前一代的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图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图中_________________点时,该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在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应采用何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数值_______________

(2)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诗中描述的情景体现了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信息对生物的作用,人们以景作诗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