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腐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时期...

腐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时期的古书上就有“干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之说。在《本草纲目拾遗》史记述:“豆腐又名菽乳,以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请回答下列问题:

(1)腐乳制作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主要是____,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___________℃。

(2)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看,豆腐是___________(按物理性质)培养基,接种时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灭菌。“味咸”是因为加了盐,加盐的目的除了调味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酒的含量—般控制在___________左右,目的是___________

(3)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其原因是__________

 

毛霉 15〜18 固体 不需要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12% 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解析】试题分析:腐乳制作是利用多种微生物进行发酵的一种食品,它利用了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等物质,将豆腐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由此根据试题内容逐步解答。 (1)腐乳制作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主要是毛霉,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 (2)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看,豆腐是固体培养基,接种时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灭菌。“味咸”是因为加了盐,加盐的目的除了调味以外,还有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的作用;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目的是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3)“甘心”是指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其原因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其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微生物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有危害人类健康的,也有有益人类健康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发酵技术是借助微生物的作用实现的,例如,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应用的主要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

(2)在微生物计数方法中:

①若不需要区分死菌和活菌,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每个计数室中有400个小方格,每个计数室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lmL=l000mm3),若对酵母菌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0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__________个。

②若只对活菌计数,则常用的活菌计数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原则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__的平板计数。若不存在实验误操作,则上述①的计数数量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处的计数数量,其原因一方面是有些活菌在培养过程中死亡,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对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若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样品中的某种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需进行_________灭菌。在培养基上产生的单个菌落在生态学中可以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A. =    B. >

C. <    D. 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

如图甲表示某环境的条件变化情况,乙、丙表示该环境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丙两种动物是捕食关系

B. t1t2乙、丙种群数量的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C. t0t4的不同时间段内,乙种群的K值保持不变

D. t3t4乙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环境条件制约

 

查看答案

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调查,计算出其λ值(λ=当前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λ值即为自然增长率

B. 前4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下降

C. 从第5年开始,直到第9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D. 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向光性是生长素分布不均所致

B. 去掉顶芽将抑制侧芽的生长

C. 生长素是由植物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

D. 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扦插的枝条越容易生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