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其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微生物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有危害人类健康的,也有有益人类健康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发酵技术是借助微生物的作用实现的,例如,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应用的主要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
(2)在微生物计数方法中:
①若不需要区分死菌和活菌,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每个计数室中有400个小方格,每个计数室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lmL=l000mm3),若对酵母菌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0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__________个。
②若只对活菌计数,则常用的活菌计数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原则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__的平板计数。若不存在实验误操作,则上述①的计数数量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处的计数数量,其原因一方面是有些活菌在培养过程中死亡,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对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若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样品中的某种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需进行_________灭菌。在培养基上产生的单个菌落在生态学中可以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无法确定
如图甲表示某环境的条件变化情况,乙、丙表示该环境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丙两种动物是捕食关系
B. t1〜t2乙、丙种群数量的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C. 从t0〜t4的不同时间段内,乙种群的K值保持不变
D. t3〜t4乙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环境条件制约
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调查,计算出其λ值(λ=当前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λ值即为自然增长率
B. 前4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下降
C. 从第5年开始,直到第9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D. 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向光性是生长素分布不均所致
B. 去掉顶芽将抑制侧芽的生长
C. 生长素是由植物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
D. 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扦插的枝条越容易生根
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 B. 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C. 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 D. 乙烯可用来诱导产生无籽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