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细菌”实验中,科学家分别用32P、35S标记T2噬菌体...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细菌实验中,科学家分别用32P、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其作用是

A. 研究DNA的结构

B. 研究蛋白质的结构

C. 研究T2噬菌体的结构

D. 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D 【解析】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科学家分别用32P、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其作用是将组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区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综上所述,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 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 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 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查看答案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一组(甲组)不充分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A. 甲组沉淀物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 甲组上清液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 甲组沉淀物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不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 甲组上清液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查看答案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为: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中有两次培养T2噬菌体的过程,可以说明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 噬菌体侵染的是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为保证侵染的效果可延长保温的时间

C. 离心的目的是让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

D. 32P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查看答案

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B. 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

C. 搅拌不充分,沉淀物中可能含有放射性

D. 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分别用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 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