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 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 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 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一组(甲组)不充分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A. 甲组沉淀物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 甲组上清液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 甲组沉淀物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不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 甲组上清液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为: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中有两次培养T2噬菌体的过程,可以说明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 噬菌体侵染的是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为保证侵染的效果可延长保温的时间
C. 离心的目的是让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
D. 用32P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B. 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
C. 搅拌不充分,沉淀物中可能含有放射性
D. 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 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C. 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 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