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DNA连接酶最初是从人体细胞中发现的
B. 限制酶的切口一定是GAATTC碱基序列
C. 利用运载体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的过程可称为“克隆”
D. 限制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使链间的氢键断裂
科学家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巨型小鼠”。图1为含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DNA及限制酶切割位点示意图;图3是转基因过程中的一个步骤。请回答:
(1)据图推断,在获得目的基因时,应使用限制酶____________酶。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选择图2中的质粒____________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理由是____________。
(3)图3表示基因工程中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该步骤采用的技术方法是____________,通常____________选择作为受体细胞。
(4)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细胞后,该细胞需要进行____________,当胚胎发育到____________阶段时,可将其取出向受体移植,再经分娩产仔可获得“巨型小鼠”。
某生物活动小组为测定当地农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进行了随机取样、系列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计数等步骤,实验操作如下: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筛选和分离尿素分解菌,培养基中需要添加____________作为唯一氮源,除了必需的营养物质外,培养基中还需要添加____________。尿素分解菌能产生脲酶,把尿素分解成____________。
(2)在上述系列梯度稀释时,吸取前一试管(或锥形瓶)中lmL菌液到后一试管的工具是____________,该工具在使用前需要进行____________灭菌。
(3)实验结果:3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为560、601、24,4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为57、59、61,5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为8、15、28。该10克土壤样品中含有尿素分解菌的估算数目是____________。通过该方法计算出来的数值往往比实际值低,原因是____________。在进行实验时,除了涂布的三个平板外,还需要至少准备一个空白培养培养基做对照,目的是____________。
“稻—萍—鱼”生态系统,能有效防治稻田虫害。在该生态系统中,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生长。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题中信息所述的生物中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的是____________。水稻遭遇虫害时,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____________的功能。
(2)水稻花开的时候,站在田地中央,深吸一口气,阵阵稻香扑鼻而来,顿时觉得心旷神怡,心也顿时平静下来,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3)当该生态系统遭受到轻微虫害时,仍然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
(4)如果稻田因为某些原因被荒弃,第二年稻田里长出许多杂草,多年后出现了一些灌木和小树,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演替,原因是____________。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B、b;D、d;R、r)控制。研究发现,当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基因数时,R基因的表达会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图甲表示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图乙表小粉红花突变体①、粉红花突变体②、粉红花突变体③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它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
(1)图甲体现基因对性状控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突变体①、②、③的花色相同,这说明花色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___________有关。
(3)基因型为bbDDr和bbDDR的突变体自交所形成的受精卵中都约有1/4不能发育,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确定bbDdRrr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种突变体,设计实验如下。
假设:图乙所示的染色体上不携带B与b、D与d基因,实验过程中不存在基因突变与交叉互换;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让该突变体植株与基因型为bbDDrr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预测结果:
Ⅰ.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突变体植株属于突变体①类型;
Ⅱ.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突变体植株属于突变体②类型;
Ⅲ.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突变体植株属于突变体③类型。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因此,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
(2)小麦、玉米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天气之后又遇大雨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霉素作用的发挥也同动物激素一样,需要受体。现有赤霉素突变矮生玉米品种,初步确定其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植株不能产生赤霉素(或赤霉素水平低),二是受体异常(不能与赤霉素结合发挥作用)。请设计实验来探究该突变矮生玉米品种产生的原因属于上述哪一种。材料:突变矮生玉米幼苗若干株、赤霉素溶液、根据需要的其他用品自选。
(需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