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果蝇因为体型小、易饲养、繁殖快等优点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用...

果蝇因为体型小、易饲养、繁殖快等优点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黑腹果蝇做实验研究性状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长翅,由此可判断______是显性性状。该小组模拟自然选择做了如下实验:保留子代中的长翅果蝇,淘汰残翅果蝇,让长翅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F3代中残翅果蝇的基因型频率是___________

(2)在一次实验中,某同学将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进行杂交,子代果蝇中没有出现残翅,但出现了一种新性状——匙翅,且长翅331只、匙型翅336只。筛选出匙型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其后代中没有长翅果蝇,匙型翅和残翅的数量比约为3:1。分析出现此结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3)果蝇的细眼(B)和粗眼(b)也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纯种的细眼果蝇和粗眼果蝇雌雄若干,选择_____进行一次杂交实验,若F1___________,则可判断B、b位于常染色体或X、Y同源区段,而不在X、Y非同源区段。继续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究B、b是位于X、Y同源区段还是常染色体上,预测子代的结果并得出结论。

杂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翅 1/9 长翅基因>匙型翅基因>残翅基因 粗眼雌蝇和细眼雄蝇 后代均为细眼果蝇 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1雄果蝇和粗眼雌果蝇杂交) 若后代雌雄均有细眼、粗眼,则B、b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雌果蝇出现细眼和粗眼,雄果蝇均为细眼,则B、b位于X、Y同源区段(若后代雌雄均有细眼、粗眼,则B、b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雌果蝇均为粗眼,雄果蝇均为细眼,则B、b位于X、Y同源区段)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要求学生熟知显隐性的判断,以及会通过实验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长翅,由此可判断长翅是显性性状。假设用D表示果蝇的长翅基因,d表示残翅基因,则亲本中长翅为DD,残翅为dd,F1长翅为Dd,F1自交,F2的基因型为1/4DD、2/4Dd、1/4dd,淘汰残翅果蝇,则F2的基因型为1/3DD、2/3Dd,让其自由交配,需要求出D的基因频率为2/3,d的基因频率为1/3,因此F3的基因型为4/9DD、4/9Dd、1/9dd,F3代中残翅果蝇的基因型频率是1/9。 (2)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同学将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为长翅331只、匙型翅336只。说明其翅型由复等位基因控制,假设匙型翅基因用d1表示,则亲本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Dd1,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dd,后代为长翅Dd,匙型翅d1d,筛选出匙型翅d1d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其后代为匙型翅d1_和残翅dd的数量比约为3:1,因此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控制翅型的基因中,长翅基因>匙型翅基因>残翅基因。 (3)若要证明B、b是位于常染色体或X、Y同源区段,还是在X、Y非同源区段,一般选择同型的隐性个体(粗眼雌蝇)与异型的显性纯合个体(细眼雄蝇)杂交,若B、b位于常染色体,则为BB与bb杂交,后代均为细眼果蝇(Bb);若B、b位于X、Y同源区段,则为XbXb与XBYB杂交,后代均为细眼果蝇(XBXb、XbYB);若B、b位于X、Y非同源区段,则为XbXb与XBY杂交,后代雄性个体为粗眼果蝇(XbY)、雌性个体为细眼果蝇(XBXb);若继续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究B、b是位于X、Y同源区段还是常染色体上,可让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1雄果蝇和粗眼雌果蝇杂交),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为Bb与Bb杂交,后代雌雄均有细眼、粗眼;若B、b位于X、Y同源区段,则为XbYB与XBXb杂交,后代雌果蝇出现细眼(XBXb)和粗眼(XbXb),雄果蝇均为细眼(XbYB、XBY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研究小组对我国某淡水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甲-丁代表各个营养级。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能量

营养级

未利用量

J/(cm2.a)

流向分解者的量

J/(cm2.a)

呼吸量

J/(cm2.a)

同化量

J/(cm2.a)

10.4

925.8

1785.2

3092.5

3.6

16.2

32.1

51.9

3227.7

3393.1

4003.3

13716.6

5.3

105.6

208.3

371.1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表格数据,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 J(cm2.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

(2)乙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和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 ________ J(cm2.a)、___________________ J(cm2.a)。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该淡水湖生态系统 _____(填“是”、“否”)达到相对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为有效地防止该淡水湖出现水华现象,生态学家建议在湖边浅水区适量种植挺水植物(如荷花等),请分析此建议的生态学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人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刺激经①③途径促进分泌胃酸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

(2)神经递质既可以作用于_________,又可以作用于___________

(3)胃泌素又称为促胃液素,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胃泌素经______运输,一般只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刺激②处引起胃酸分泌____________(填“属于”、“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α-淀粉酶是一类淀粉水解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酶能提高催化效率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利用α-淀粉酶、淀粉、蔗糖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可用____________(填“碘液”、“斐林试剂”、“碘液或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2)大麦芽是酿酒的重要原料,这是由于大麦芽中含有淀粉酶,可将其他谷物中的淀粉先水解为_________(二糖),再在其他酶的催化下转化为可被酵母菌利用的葡萄糖。酵母菌酿酒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产中,可以用_______(激素)处理大麦种子,则无需发芽便可产生淀粉酶,从而降低成本,简化工艺。

(3)链球菌的某种基因常被作为抗虫基因,这种基因产物可以________(填“促进”、“抑制”)害虫消化道中α-淀粉酶的活性,从而使害虫消化不良。

(4)不同生物合成的α-淀粉酶最适pH不同:人类唾液中α-淀粉酶为6.0-7.0,芽孢杆菌α-淀粉酶为3.0,麦芽α-淀粉酶为4.5。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会影响基因表达,但不会遗传给后代

B.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C.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D. 多基因遗传病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群体发病率较高

 

查看答案

生态学家林德曼在研究赛达伯格湖时发现,某种鱼因年龄不同而食性不同:幼年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成年鱼主要以小鱼为食(包括其幼年鱼)、小虾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鱼的成年鱼、幼年鱼和小虾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B.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

C. 该鱼的成年鱼和幼年鱼因食物来源不同而分布在不同水层,属于垂直结构

D. 若大量增加湖中养殖物种的种类和数量,一定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