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

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结构分析,疟原虫属于_________生物。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红细胞膜上存在__________________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剌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________中枢,引起发热;而周期性出现“寒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其抗疮机制与细胞能量的供应有关。线粒体膜电位的维持是合成ATP的前提。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

位的相对值)

1

疟原虫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2

加入青蒿素

60

3

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4

加入青蒿素

97

 

①1、2组结果表明______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___________,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真核 疟原虫识别并结合的受体 体温调节 疟原虫周期性繁殖大量消耗人体细胞的能源物质,使细胞供能不足,引起骨骼肌不由自主颤栗,促进细胞产热增加 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 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 人体细胞的线粒体 【解析】试题分析:梳理细胞的多样性与特异性、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据此结合问题情境,对(1)~(3)题进行解答。根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从题表中提取关键信息,明辨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对(4)题分析作答。 (1) 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的真核生物。 (2) 因红细胞膜上存在疟原虫识别并结合的受体,因此疟原虫进入血液循环后,能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 (3) 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而周期性出现“寒战”的原因是:疟原虫周期性繁殖大量消耗人体细胞的能源物质,使细胞供能不足,引起骨骼肌不由自主颤栗,促进细胞产热增加。 (4) ①1、2组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青蒿素,因变量为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结果表明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②结合对①的分析可知:青蒿素能抑制疟原虫的线粒体功能,但不能抑制仓鼠细胞的线粒体,说明青蒿素能抑制疟原虫的繁殖,所以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人体细胞的线粒体,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已知果蝇的眼色同时受位于Ⅱ号和Ⅲ号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无A眼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猩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2)由图可知,基因数量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

(3)某同学对果蝇的眼色进行了调查,绘制的遗传系谱图如下,其中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

①2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3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

②若让6号与7号个体多次交配并产生足够多的后代(F),则后代(F1)共有___________中基因型,___________种表现型;F1红色眼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若让9号与10号个体交配,则产生猩红色眼个体比例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为线粒体中部分大分子物质来源的示意图,其中①〜③表示相关过程,酶系甲、乙、丙表示相关过程需要的一系列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催化过程①的酶是__________,催化过程③的酶有__________

(2)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①中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溴化乙啶能抑制图中过程①,用溴化乙啶处理细胞后,检测参与过程①的酶的量和活性,发现都没有降低,说明该酶是受__________中基因控制。溴化乙啶处理细胞后,有氧呼吸过程中将受到影响的反应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用α-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则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阶段会受到影响。

(5)线粒体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据图分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为研究柳树对干旱的耐受性,进行了水分胁迫对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请据图回答:

(说明:水分胁迫指植物水分散失超过水分吸收,使植物组织含水量下降,正常代谢失调的现象)

(1)水分胁迫下,杨树幼苗根细胞通过_____作用增加失水,导致其光饱和点_____

(2)处理2.75小时时,重度胁迫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水参与反应并产生[H]的具体部位是______

(3)中度胁迫条件下,处理2.75小时后出现净光合速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

(4)处理2.75小时后,转入正常营养液中培养。在重度胁迫后期,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可能原因是:①有机物的______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②水分亏缺导致______(填结构名称)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光反应,而且这种破坏______(填“能恢复”或“不能恢复”)。

 

查看答案

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AB对应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有形成大量抗R型细菌的抗体

B. 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的

C. 图乙中,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

D. 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大部分具有放射性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并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B. 恩格尔曼以水绵作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