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

③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④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是:(1)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这为解释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提供了依据;一个DNA分子之所以能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其原因是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精确完成,所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为人们后来阐明DNA复制的机理奠定了基础。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

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

A. 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    B. 两者都变化

C. 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变化    D. 两者都不变

 

查看答案

若1个32P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的放射性情况是

A. 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 只有35S    C. 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 只有32P

 

查看答案

如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不考虑质D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 图甲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 图乙中A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

D. 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查看答案

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这是由下列哪项生理过程决定的

A.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 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 减数分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