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
③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④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
A. 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 B. 两者都变化
C. 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变化 D. 两者都不变
若1个32P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的放射性情况是
A. 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 只有35S C. 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 只有32P
如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不考虑质D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 图甲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 图乙中A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
D. 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这是由下列哪项生理过程决定的
A.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 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 减数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