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是
A.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结论
B.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涂片→水解→观察→结论
C.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水解→冲洗涂片→观察→结论
D.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涂片→观察→结论
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
A. 蛋白质水解为多肽链 B. 多肽链水解为若干短肽
C. 多肽链水解为氨基酸 D. 氨基酸水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
下列糖类化合物中,不能发生水解的是
A. 核糖 B. 乳糖 C. 糖原 D. 淀粉
植物叶肉细胞中由A、T、G三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下列选项中,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结构层次的是
A. 洋葱 B. 黑藻 C. 蓝藻 D. HIV
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是种群的数量变化;图丙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____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 S型增长曲线。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__。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__________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_;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____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5)若图丙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若图丙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Ⅰ、Ⅱ、Ⅲ表示)。
【答案】 r对策 S 环境容纳量(K值) e-f(ef段) 增大 偏大 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K2 Ⅰ
【解析】试题分析:理清种群的“J”型增长的条件、数学模型、“S”型增长的限制条件,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等相关知识,并且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题意中“r对策生物与K对策生物”概念的内涵,对比分析三幅图中相关曲线的变化趋势,依据各问题情境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依题意可知:家鼠的个体小,寿命短,繁殖快,因此属于r对策生物。
(2) 由图甲可知,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
(3) 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呈现“J”型增长,即出现图乙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其数学模型的表达式为Nt=Noλt ,其中No为种群起始数量,Nt为t年后种群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为前一年的倍数,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λ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 图乙中的曲线Ⅱ中种群数量在e-f段明显下降,说明此时间段内蛇对鼠的捕食增加,明显发挥效应。若蛇部分死亡,则对鼠的捕食能力降低,鼠数量下降幅度减缓,α的角度增大。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志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鼠的记忆力较强造成第二次捕捉到的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少,因此使结果偏大。
(5)对野生扬子鳄种群采取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主要是指建立自然保护区。东亚飞蝗可破坏生产者,为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而不是赶尽杀绝,即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K2 ;丝状菌能造成蝗虫患病,干旱环境可抑制丝状菌生长,导致蝗虫的环境容纳量增大,即与曲线Ⅰ符合。
【题型】非选择题
【结束】
49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②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矢车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羊、鼠和食草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
(4)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
(5)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甲所示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