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资料还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___试剂鉴定。

(2)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控制实验温度,酶和底物应_____________(填“先分别保温再混和”或“先混和再保温”)。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高低。

(4)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2、8 先分别保温再混和 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 不能 在15℃~18℃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一直在增强,没有出现下降的拐点,所以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曲线图1可知,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2,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8。根据曲线图2,温度在15~18℃间,酶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升高,未出现酶活性峰值,还无法确认酶的最适温度。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影响蛋白酶活性的因素,根据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因此干酪素为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2)探究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因此温度是自变量,pH值等为无关变量,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pH等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由图1可知,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2,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8。 (3)为了控制温度,底物和酶都应先放在水浴中保温再混合;蛋白酶的催化效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4)由图2可知,温度在15~18℃间,酶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升高,未出现酶活性峰值(或拐点),因此,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甲~丁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图2表示该植物某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温度相同)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产生总量的变化。请回答:

 

(1)图1中①~⑤表示的过程中,能为细胞吸收K+、NO3等矿质离子提供ATP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填数字标号),物质乙为_________。该植物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速率为________单位的氧气。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填“<”“=”“>”)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该叶肉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_______单位的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

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表示分别注射的是(  )

A. ②③①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查看答案

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医药、农药等领域.下列叙述中,符合这种情况的是(  ) 

①根据DNA分子的特异性,进行亲子鉴定 

②基于细胞呼吸的原理,采用套种、合理密植、大棚种植等措施增加作物产量 

③在细胞膜的功能研究基础上,开发人工“肾”治疗尿毒症 

④根据染色体变异原理,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6.5

53.6

53.6

43.0

30.2

 

据表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 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 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D. 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查看答案

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 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B. 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C.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