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活动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插枝来自同一植株即可 B. 插枝上保留芽的数目应相同
C. 2,4-D浓度是自变量 D. 枝条上根的总长度为因变量
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热带雨林
C. 北方针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以下哪一项不是癌细胞的特征
A. 无限增殖 B. 粘连蛋白减少 C. 细胞周期缩短 D. 代谢速度减慢
下列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A. 噬菌体 B. 人的成熟红细胞
C. 酵母菌 D. 肺炎双球菌
为实现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以便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相应的蛋白质,研究人员进行了如图所示操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用BamH I切割并混合,加入___________进行连接,再与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混合,最后,将混合物接种在含有________________的平板培养基上。
(2)切割后的载体用碱性磷酸酶处理,除去末端的5’磷酸,可防止载体自我连接,目的基因片段不用碱性磷酸酶处理,仍然能与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过的载体连接。在5组平板培养基上接种了不同操作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如下表
所示。
①第1组实验目的是确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②第2组平板培养基菌落数目最大,说明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____。
③第3组实验用来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酶是否具有活性。第4组实验用来检验________________酶是否具有活性。
④实验中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载体可以降低仅有载体的菌落数,增加携带_____________的菌落比例。
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在_______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____。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___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__________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_________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__________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和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_______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