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研究表明β﹣AP(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

研究表明β﹣AP(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β﹣AP是由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水解形成的β﹣AP分子中含有38个肽键

B. 图中的β﹣分泌酶可能是突变基因表达的产物

C. β﹣AP分子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神经细胞变性死亡

D. 促进β﹣分泌酶基因表达是治疗老年痴呆的有效手段

 

D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分析可知β-AP分子中含有635-596=39个氨基酸,所以含有38个肽键,故A正确。图中的β-分泌酶可能是突变基因表达的产物,因为蛋白质的发生改变,故B正确。因为形成的是病理状态,所以β-AP分子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神经细胞变性死亡,故C正确。由题意可知β-AP (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老年痴呆的主要特征,而促进β-分泌酶基因表达会加重老年痴呆,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发生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可发生于生物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C.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D.基因碱基序列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查看答案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纯合子)变为突变型.让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鼠中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此可以推断,该雌鼠的突变为(  )

A. 显性突变    B. 隐性突变

C. X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    D. Y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 )

A. 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3∶3∶1

B.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 F1产生数目和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

D. 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太空中,根失去向地性是因为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②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基因组的表达,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③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该地区,调查结果不一定大于实际值

④抗体、激素和血红蛋白均存在于内环境中

⑤从30℃的环境进入5℃,小白鼠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相应增加.

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查看答案

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还可能发生变异

B. 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 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D. 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