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研究Na+、K+、Ca2+等无机盐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如下实验:
(1)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所示。则可据图判断,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________。“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青蛙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的吸收不受影响,对此请提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树林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通常受到盐胁迫。红树林植物为抵抗盐胁迫,通过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它是强耐盐植物。那么红树林从海水及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实验步骤:
a.取生长发育相同的红树林植物,分成A、B两组,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K+、Ca2+的溶液中;
b.A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
a.若两组植株对K+、Ca2+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红树林从海水及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基培养豚鼠的胰岛B细胞。下图是胰岛素形成过程图解。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细胞结构中,由双层膜组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肽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放射性同位素最先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
(4)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内质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高尔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胰岛素分泌出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_,这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特点。
(5)与胰岛B细胞相比,成熟叶肉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验证酶的特性的几组对照试验,1~5号试管内装有等量的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1~4号试管控制温度与滴入物质如图所示,请回答:
(1)滴入物质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1―4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1、2号试管对照,____号试管内卫生香燃烧的更猛烈;2、4号试管对比,____号试管内卫生香燃烧的更猛烈。
(2)若1―4号都是为了验证酶的特性而设置的对照,_____号设置得不科学,应如何改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验证“溶液的pH对酶的活性有影响”而增设5号试管,请完善:
①5号试管内应滴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5号试管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
③将点燃的卫生香放入5号试管内液面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④5号试管与_______号试管可作为验证“溶液的pH对酶的活性有影响”的一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甲为适宜温度条件下绿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为绿藻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细胞利用D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E→F过程的中间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光照强度相对值大于7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否确定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相对值?若能,最大值为多少?________;若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兴趣小组用图装置探究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速率的影响。
① 用多套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时,控制自变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黑藻培养液中加入适量NaHCO3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源用荧光灯比白炽灯更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
B. 若向B瓶和D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D瓶内的溶液会变黄
C. 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
D. 若C瓶和E瓶中溶液都变混浊,不能据此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 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C. 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D. 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