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 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 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 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 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下面是有关促胰液素发现的实验,有关促胰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入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入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 ①组与③组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几组实验的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C. ①与③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受神经的调节
D. 上述实验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只有体液调节
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结构名称分别为下丘脑、骨骼肌、肾上腺
B. 当人体处于39 ℃高温环境中时,主要散热方式是由汗液蒸发散热
C.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故可参与体温调节
D.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散热量多于产热量
下列有关人体尿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导致尿量增加
B. 当从25 ℃环境中进入到5 ℃环境中后,尿量会增加
C. 当食物过咸时,由于尿量减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 某人一次吃糖过多,会像食物过咸一样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此时它的尿量也会减少
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表。
| 健康人 | 病人甲 | 病人乙 | 病人丙 |
注射TRH前 | <10 mU/L | <10 mU/L | <10 mU/L | 10~40 mU/L |
注射TRH后 | 10~40 mU/L | 10~40 mU/L | <10 mU/L | >40 mU/L |
经诊断甲患有下丘脑功能缺陷病,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 病人乙患有垂体功能缺陷病,病人丙患有甲状腺功能缺陷病
B. 注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
C. 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D. TRH与TSH的作用相同
如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
B. 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 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
D. 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