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潮间带,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还是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及鸟类栖息繁殖的场所。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表。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碳储量 (吨/公顷) | 群落 A | 群落 B | 群落 C | 群落 D |
植被 | 56.2 | 50.9 | 43.5 | 0 |
凋落物 | 2.0 | 3.5 | 5.4 | 0 |
土壤 | 161.9 | 143.2 | 117.7 | 86.1 |
总计 | 220.1 | 197.6 | 166.6 | 86.1 |
(1)由上表结果可知,该调查研究的名称是___________ ;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a. 凋落物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b. 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___________。途径⑤是指,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
(3)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价值。无植被覆盖的光滩上会发生演替,请写出演替的概念。_____________
(4)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红树林中某种群的密度发生了变化,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的变化。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与治疗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

(1)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加速体内物质_____________的功能。人的体温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调节。
(2)下丘脑和垂体功能衰退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调节。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抗体A,该抗体能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与____________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过_______(填“强”或“弱”)所致。
(4)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____________及细胞Y的____________过程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
(5)和浆细胞相比,图中细胞W不仅能增殖分化而且还能__________。
家猫中有很多对性状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如有尾与无尾(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眼睛的黄色与蓝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在上述两对性状中,其中某一对性状的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现从家猫中选择多只表现型相同的雌猫和多只表现型相同的雄猫作亲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 无尾黄眼 | 无尾蓝眼 | 有尾黄眼 | 有尾蓝眼 |
♂ |
|
|
|
|
♀ |
| 0 |
| 0 |
(1)基因是有________________片段,基因具有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复制时遵循________________原则,从而保证了复制准确进行。基因储存的遗传信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猫的上述两对性状中,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性状是________,基因型是________(只考虑这一对性状)。
(3)控制有尾与无尾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猫中控制尾形的基因与控制眼色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亲本中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如图表示某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______。
(2)B细胞正处于__________分裂______期,细胞内有____条染色单体,_____个染色体组。
(3)图中D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其细胞中含__________个DNA分子。
(4)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5)将上图中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按分裂的顺序连接起来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为研究油茶叶片与果实关系对叶片光合作用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油茶叶片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将C3转化为有机物,运输至油茶果实积累,叶片为“源”,果实是“库”。

(2)研究者对油茶植株进行了处理,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
①进行实验时,Ⅰ、Ⅱ、Ⅲ组要选取相同高度、南面生长的树冠外层枝条作为实验材料,目的是_________。
②Ⅰ、Ⅱ、Ⅲ组结果表明,库源比(果与叶数目比)越_________,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越高。③研究者推测,摘除部分叶片后,剩余叶片的光合产物运输和分配到果实中的比例升高,这是由于植物体对源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_________调节。为确定符合生产需求的最佳库源比,研究者还需要测定三组实验的_________。
(3)为了探究不同位置源叶光合产物的分配规律,研究者进一步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2和下表所示。

处理 | 13C含量(mg) | ||
果壳 | 种仁 | 果实总量 | |
标记上枝叶 | 2.93 | 26.02 | 28.95 |
标记中枝叶 | 11.44 | 27.47 | 38.91 |
标记下枝叶 | 8.00 | 8.37 | 16.37 |
①研究者用透光性较好的塑料袋套于枝条底端,扎紧、密封袋口,抽出袋中空气,注入浓度为500μmol·mol-1的l3C02和除去_________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标记上枝叶、中枝叶、下枝叶时_________的13C含量。
②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
③若需要对图2中的枝叶进行修剪,最好剪去_________。
在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是否超标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待检测食品需要经过灭菌操作后取样检测
B.配制好的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倒平板
C.用稀释涂布法接种测定大肠杆菌的活菌数
D.接种后将培养皿倒置并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