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为获取高性能碱性淀粉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相关...

为获取高性能碱性淀粉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科研人员提供的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字母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mL),并按表内要求完成操作。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蒸馏水

2

2

2

A

pH=8缓冲液

0.5

0.5

0.5

0.5

淀粉溶液

1

1

1

1

甲生物提取液

0.3

 

 

 

乙生物提取液

 

0.3

 

 

丙生物提取液

 

 

0.3

 

总体积

3.8

3.8

3.8

B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颜色深浅程度

+ +

-

+

C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表中的数值:A____________,C的颜色深浅程度____________(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试剂来检测生成物。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大的试管是____________

 

2.3 + + +(或多于+++) 不同来源的淀粉酶 PH、温度、提取液的量和浓度 斐林试剂 试管2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和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结合表中呈现的实验处理及结果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进而围绕问题情境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依题意和表中信息可知:各试管中加入的液体的总体积属于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据此可推知,B=3.8mL,A=B-1-0.5=3.8-1-0.5=2.3mL。由于试管1、2、3均加入2mL蒸馏水和0.3mL淀粉酶提取液,所以试管4作为对照组;因试管1、2、3中均含有淀粉酶,其中的淀粉均有不同程度的分解,因此试管4中的淀粉含量最多,经碘液处理后颜色最深,应为+++(或多于+++)。 (2)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因此自变量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其他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如PH、温度、提取液的量和浓度等都为无关变量。 (3)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因此该实验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测生成物。淀粉遇碘液变蓝,蓝色越深表示淀粉的剩余量越多,说明唾液淀粉酶活性越低,据此分析反映实验结果的表中信息可知:试管2中的淀粉酶活性最高,其次是试管3,再次是试管1,进而推知试管2中还原糖最多,与斐林反应颜色最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多肽有30个氨基酸,其中含天门冬氨酸4个,分别位于第5、6、15、30位(见图);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30肽含有肽键29个

B. 该30肽至少含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为1个和5个

C. 肽酶X完仝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共含有氨某酸29个

D. 肽酶Y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30肽多了4个

 

查看答案

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B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C如果S1+S3+S5>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为负值

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

 

查看答案

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在热泉中的嗜热菌中提取了高温淀粉酶,有关高温淀粉酶的实验研究如下图所示(曲线①为相对酶活性,曲线②为残余酶活性)。(残余酶活性是指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然后在最适温度下测得酶活性。)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

B. 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是30℃

C. 曲线②各数据点的数据是在80℃时测得的

D. 低于最适温度下保温不影响残余酶的活性

 

查看答案

甲图中,AB分别为培植于无色透明气球内、质量相等的某植物幼苗,气球可膨胀、收缩;其中B已死亡。气球内的培养液中均含CO2缓冲液(维持气球内CO2浓度不变);初始时指针指向正中零的位置。乙图为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灯泡到水面的距离与指针偏转格数的关系曲线,每次实验后指针复零。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指针将向右偏转

B.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c点的含义为O2释放量最大

C. ce段说明随灯光距离的增大,O2释放量减少

D. f点与abcd点的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同,但数值较小

 

查看答案

为探索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无机盐的特点和关系,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的幼苗.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百分含量,并与原培养液(各种养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为100%)中相应养分百分含量比较,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水稻吸收水、镁离子、硅离子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的特点是:V硅离子>V〉V镁离子

②番茄吸收水、镁离子、硅离子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的特点是:V硅离子>V>V镁离子

③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度不同,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度不同.这与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⑤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这与植物自身的遗传性有关;

⑥水稻和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Mg2+和Si4+需要叶绿体直接供能。

A. ②⑥    B. ①⑥    C. ②④    D. ①③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