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有眼(E)对无眼(e)为显性,E、e基因位于Ⅳ号常染色体上。Ⅳ号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称为Ⅳ一三体,减数分裂时,Ⅳ号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联会后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三体的产生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 三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
C. 正常的无眼果蝇与有眼果蝇杂交,子代均为有眼
D. 用正常的无眼果蝇与Ⅳ一三体果蝇杂交可测定后者的基因型
某一个自由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等位基因A对a完全显性,但A纯合致死,种群中显性个体占总数的36%,则( )
A. 该种群中隐性基因的频率小于显性基因的频率
B. 该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频率不变
C. 该种群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A的频率逐渐增大
D. 若该种群个体自交,则后代基因频率将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进化了
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有3个基因,按猩红眼基因——桃色眼基因——三角翅脉基因的顺序排列:另一种果蝇中的第3号染色体上,其序列则是猩红眼基因——三角翅脉基因——桃色眼基因,这一差异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变异一定是导致了生殖隔离,这有利于生物进化
B. 该变异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 猩红眼基因和桃色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D. 该变异是非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导致的
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并记录子代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B.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
C.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雌、雄株全为野生性状
D.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雌、雄株各有一半野生性状
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B. 通过对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分子复制的次数
C. 通过检测DNA分子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D. 细胞中DNA分子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单体均带有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