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

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甲过程②③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 kJ。

(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D、B 含碳有机物 CO2 负反馈 自我调节 2.46×108 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 (1)①表示生产者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D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A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乙图是食物网,只有生产者(D)和消费者(B)。 (2) 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的有机物形式传递的,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二氧化 碳的形式。 (3)当蛇数量减少蟾蜍无天敌,数量会先增后减,最后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6.8×109kJ×20%—1.3×108)×20%=2.46×108。 (5)该题如果考虑人与蛇的竞争关系,则若蛇的增重则人肯定减重。这显然不是题意。那就猜测题意是蛇改变了取食后,改变了蛇与草的质量关系。由于草到人的食物链没改变,所以人与草的质量不变。所以题目中的蛇与人的质量关系就可以变为蛇与草的质量关系。当蛇1/4食物来自于鼠时,则蛇每增加1份质量需要1/4×25+3/4×125=100份草。当蛇3/4食物来自于鼠时,则蛇每增加1份质量需要1/4×125+3/4×25=200份草。显然,当蛇改变了取食后,每增加1份质量。则需要的草的质量是原来的2倍。草增重2倍,当然人也增重2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3年,青霉素开始用于临床,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挽救了数千万患者的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增加量至少十岁。由此也带来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有专家提出了:一、严格管控抗生素的使用;二、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潜能。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特异性免疫的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依据你所学的相关免疫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且此类细胞还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的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2)图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3)艾滋病病毒攻击图1中的细胞___________(填字母)。此细胞在体液免疫中除把抗原呈递给c细胞外,还产生____________(填专用名词),这种物质作用与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_____细胞(填字母)。因此艾滋病患者的体液免疫的能力基本丧失。

 

查看答案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图1中激素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________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___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_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_____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当人体内________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

(4)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使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以适应人体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在此过程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属于___________(填“神经递质”或“激素”)。

 

查看答案

据《山东商报》报道,7月9日,淄博一产妇因“捂月子”中署身亡。严重的中暑又称“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死亡率很高。请结合所学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体温调节的相关问题。

(1)夏季,高温刺激皮肤和粘膜处的_______________,通过神经传输,引起皮肤______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__,继而促进____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夏季空调房温度过低会使人易患感胃,当人感冒发烧时,体温维持在39℃高温,此吋机体的产热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在感冒发烧的过程中,即使身处温暖环境,仍可能觉得寒冷,这种感觉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4)热射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脏器、多系统的相互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机制之一是“直接热损伤”。发生热射病时,一方面过高的体温可以使细胞中_______________,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的紊乱;另一方面高温会损害细胞膜,使其通透性_________(填“高”或“降低”),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构成生物群落的是甲、丙、丁、戊

B. 若丙的食物中丁占1/3,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丙体重增加3 kg,至少需要甲 120 kg

C. 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 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乙、戊

 

查看答案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 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