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自然条件下,种群呈“S”型增长。假设某地一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该种群数量,...

自然条件下,种群呈S型增长。假设某地一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该种群数量,据右表分析正确的是

A(K-N)/K值越小,种群增长越快

BS4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C.渔业捕捞作业需控制剩余量在S3

D.蝗虫防治应在蝗虫达到S1点之前进行

 

C 【解析】 试题分析:在“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数量最大时,即(K-N)/K最小时,种群增长率为0,A错误;环境阻力从S1点就存在了,B错误;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如渔业捕捞)时需控制剩余量在K/2,即S3点,C正确;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增长速率最大,因此,防治有害昆虫(如蝗虫)时应在K即S3点之前,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两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玉米→人  ②玉米→牛→人

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C.长期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D.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比①中的人重金属积累少

 

查看答案

将某植物的胚芽鞘(图1)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图2),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B. 由于b侧细胞较长,所以单侧光来自b

C. 如果图1植物横放,a侧位于远地侧

D. 1和图2可以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控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 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种群的不正确叙述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不是一个种群,而是一个生物群落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每隔5米种植一颗杨树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即种群密度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的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不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 ①③⑤⑦    B. ②③⑤⑥⑦    C. ②⑤⑥⑦    D. ②④⑤⑥⑦

 

查看答案

某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图 1 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转移了,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

B.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c < a = b = d ,则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C.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c < a = b < d ,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