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Ⅰ和Ⅱ,Ⅰ和Ⅱ的生产者的同化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

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Ⅰ和Ⅱ,Ⅰ和Ⅱ的生产者的同化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Ⅱ中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B. Ⅰ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C. Ⅰ中物种丰富度比Ⅱ中低

D. Ⅰ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Ⅱ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总能量均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A项错误;分析柱状图可知,生态系统I有三个营养级,生态系统Ⅱ有四个营养级,在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相同的前提下,生态系统I营养级少、食物链较短,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能量少,而生态系统Ⅱ营养级多、食物链较长,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多,因此生态系统I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生态系统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B项正确;生态系统I的营养级数量虽然少于生态系统Ⅱ,但由于各营养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数是未知的,故不能推知Ⅰ中物种丰富度比Ⅱ中低,C项错误;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相同时,营养级数越多、传递效率越高,因此Ⅰ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Ⅱ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项错误。 【点睛】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并结合题图分析作答。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且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消费者所含总能量均小于生产者所同化的能量;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相同时,营养级数越多、传递效率越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B.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 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m×c/a

D. 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查看答案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 该实验探究的是不同土壤温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灭菌,4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C. 预期结论是1、3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2、4组中的落叶不被分解

D. 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原因是落叶上面也有微生物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沙漠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B.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

C. 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

D.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 许多野生生物是新药开发的原料

B. 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C. 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查看答案

“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 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关于该生态农业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生态农业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 提高了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

C.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 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