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右图所示为测定A、B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 。用微电极...

图所示为测定A、B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 。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 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正内负

B.刺激c 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

C.刺激b 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c 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 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C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相关知识。A的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给B,B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只能A→B,不能B→A,A神经元电位不变,,第一次d→a,第二次a→d;刺激c点,发生一次偏转,电流流动方向a→d。所以C选项正确。 【考点定位】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名师点睛】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次数的判断 1.在神经纤维上 (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 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 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 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 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 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查看答案

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

选项

比较项目

现象Ⅰ

现象Ⅱ

A

反射弧的完整性

不完整

完整

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可以不要

一定需要

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D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 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查看答案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儿童患佝偻病

C. 细胞代谢紊乱    D. 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