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基因库不同
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 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 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 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某电池厂旁的河流淤泥中的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清除出河底大部分含镉的沉积物后,经过几代繁衍,研究人员发现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尔文是从种群的层面科学系统的解释了生物的进化原因
B.清除镉后蠕虫种群发生了退化
C.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说明出现了蠕虫新物种
D.清除镉后的环境对相应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
某社区全部人口刚好男女各400人,居委会进行红绿色盲普查,发现女性中有10人患色盲,12名女性的父亲是色盲,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男性中共有22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假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约为
A. 7.5% B. 6% C. 5.6% D. 8.1%
在一个种群中,开始时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经过了若干代的自然选择后Aa
个体为48%,aa个体为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此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适合aa的生存
B. 基因型aa在逐渐上升的同时,Aa也在上升
C. 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
D. 此种群生物A与a基因经过若干代自然选择后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