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某同学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结果如下表: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结果 | 15 min后仍未凝固 | 14 min内完全凝固 | 1 min内完全凝固 | 1 min内完全凝固 | 15 min后仍未凝固 |
根据以上结果,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20℃和100℃时未凝固,是因为酶被分解成了氨基酸
B. 新鲜姜汁可能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
C. 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 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可设置更多、更小的温度梯度测得最适温度
下列有关糖类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类与脂质都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
B. 胆固醇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
C. 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D. 脂肪中C、H所占比例较高,但并不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的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Ⅰ 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
B.Ⅱ 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
C.Ⅲ 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与Ⅰ阶段不同
D.细胞在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小于b点
下图中①②代表细胞呼吸的相关过程,甲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完成①和②的结构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 ①和②中都有能量释放
C. 甲可以是一种三碳化合物 D. 甲一定进入线粒体
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
B. 若向B瓶和D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D瓶内的溶液会变黄
C. 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
D. 若C瓶和E瓶中溶液都变浑浊,不能据此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细胞》杂志刊登了康奈尔大学一项研究,该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质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旧的或者受损的蛋白质逮进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并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B.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C.“分子垃圾袋”边界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该结构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D.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核糖体提供、动力可由叶绿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