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 S1 | S2 | S3 | S4 | S5 |
N | 20 | 50 | 100 | 150 | 180 |
(K-N)K | 0.90 | 0.75 | 0.50 | 0.25 | 0.10 |
A.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 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 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 (K-N)/K值为0.50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
B. 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 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K值
实验室现有四种试剂:①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②质量浓度为0.01g/mL的NaOH溶液;③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④质量浓度为0.0lg/mL的CuSO4溶液。利用上述试剂做还原性糖的鉴定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请回答:
(1)两实验中都需使用的试剂是____(填数字序号)。
(2)在还原性糖的鉴定和蛋白质的鉴定中都有的操作是(___)
A.显微观察 B.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变化 C.加热
(3)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需鉴定的有机物 | 用于鉴定的试剂 | 反应产生的颜色 |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
|
蛋白质 |
| 紫色 |
淀粉 | 碘液 |
|
脂肪 |
| 橘黄色 |
(10分)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生物实验仪器。下图所示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回答:
(1)在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先用物镜 (填图中的序号)观察清楚后,再用转换器转过另一物镜,此时视野亮度变 ,可调节 和
来改变视野亮度,并用 进行调焦至看到清晰的物像。
(2)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选用的显微镜目镜、物镜分别为 (填图中的序号),此时放大倍数为 倍。
(3)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4)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上;若异物在装片上,当向右上方移动装片时,视野中异物会向 移动。
如图为四种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A与C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2)B图细胞中不具有________,但含有________,所以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________生物。
(3)四幅图中的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4)病毒与四幅图中的生物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
图中R、R'、R''、R'''可能是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团或碳链。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键。
(1)上述物质是由_______个氨基酸脱去______分子水形成的,叫做______肽,此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化学键叫做___________,可表示为___________。
(2)已知血红蛋白由四条多肽链折叠盘曲而成,则其至少含有_____个氨基,_____个羧基,可分别表示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