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鸡的羽毛有正常羽、半翻羽、翻卷羽、丝毛羽4种形状,由两对基因(H、h和F、f)控制,相应的基因型如下表(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羽毛形状 | 正常羽 | 半翻羽 | 翻卷羽 | 丝毛羽 |
基因型 | H_ff | H_Ff | H_FF | hh_ _ |
(1)鸡羽毛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有人让正常羽鸡与丝毛羽鸡交配,F1个体中除了出现正常羽和丝毛羽外,还出现了半翻羽。则亲代正常羽鸡与丝毛羽鸡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F1中半翻羽鸡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让F1中半翻羽鸡相互交配,则F2中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鸡的羽毛生长速度有快羽和慢羽两种类型,慢羽基因(K)对快羽基因(k)为显性。用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产生的雏鸡可根据羽毛生长速度辨别雌雄,快羽均为母雏鸡,慢羽均为公雏鸡。请利用遗传图解做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如图表示刺激S引起的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X是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表示_________。若刺激S为血糖浓度升高,则可通过“刺激S→X→胰岛”过程使胰岛B细胞以_________的方式分泌胰岛素。此外,血糖浓度升高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故血糖调节的方式为_________调节。
(2)若刺激S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水盐平衡,在此神经调节中,接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_中;参与此体液调节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
(3)若刺激S为寒冷,器官X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过程中表现出_________(填“协同”或“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分泌过程中既体现了_________调节,又体现了_________调节。
(8分)为研究环境因素对某蔬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一科研小组测定了强光下和弱光下此蔬菜幼苗吸收CO2的速率(单位:g·cm-2·h-1)和气孔阻力(气孔开度减小,气孔阻力增大)等生理指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蔬菜幼苗光合作用中CO2固定后最初产生的物质是__________;若不考虑一天中温度的变化,则强光条件下此蔬菜幼苗在10:00时固定CO2的速率为__________g·cm-2·h-1。
(2)由图1分析可知相同时间内此蔬菜幼苗强光条件下吸收CO2的速率高于弱光条件下,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图2分析,图1中强光下此蔬菜幼苗在10:00~12:00间吸收CO2的速率不断下降,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强光和弱光对此蔬菜幼苗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在提取叶片中色素时需用的有机溶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发现弱光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此时叶片对____________________光的吸收能力将显著增强。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提出温室大棚种植此蔬菜的两条合理增产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酶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图1表示酶A和酶B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抑制酶活性的两个模型(模型A中的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模型B中的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l所示两种酶中,可能是来自热泉中的细菌体内的酶是 ;温度约为 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2)在0~80 ℃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B的活性 。如果先将酶A置于80 ℃的温度下,然后逐渐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将 ,原因是 。
(3)研究发现精氨酸能降低酶B的活性。为探究精氨酸降低酶B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A还是模型B,采取的实验思路大致是在酶量一定且底物浓度合适并使酶活性充分发挥的反应体系中加入 ,同时不断提高 ,观察 。如果酶促反应速率 (填“能恢复”或“不能恢复”),则说明精氨酸降低酶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A;如果酶促反应速率 (填“能恢复”或“不能恢复”),则说明精氨酸降低酶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B。
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等位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体色的深度。现有纯合的黑身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 灰身 | 黑身 | 深黑身 |
雌果蝇 | 3/4 | 1/4 | 0 |
雄果蝇 | 3/4 | 1/8 | 1/8 |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果蝇体色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
B.基因R、r中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的是基因r
C.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
D.F2中灰身雌果蝇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1/8
如图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某农田中田鼠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该农田中的田鼠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B.t1、t3时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C.这段时间内该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t3时开始进行田鼠防治的效果好于t1时进行防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