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小麦中,光颖和毛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P表示),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

小麦中,光颖和毛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P表示),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R表示),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光颖抗锈病和毛颖不抗镑病杂交,F1代全为毛颖抗锈病,F1自交,F2出现四种性状:毛颖抗锈病、光颖抗锈病、毛颖不抗锈病、光颖不抗锈病。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遗传符合__________定律,显性性状有__________

(2)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它所产生的配子类型是__________,F2中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

(3)F2代中毛颖抗镑病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F2代毛颖抗锈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

(4)F2中要获得PPRR的小麦10株,F2群体理论上至少应有__________株。

(5)F2中光颖抗锈病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6)选F2中光颖抗锈病植株与毛颖抗锈病双杂合子植株杂交,后代出现光颖抗锈病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____

 

(分离和)自由组合 光颖、抗锈病 PpRr PR、Pr、pR、pr 5/8 9/16 1/9 160 ppRR、ppRr 1/6 【解析】根据题意“光颖抗锈病和毛颖不抗镑病杂交,F1代全为毛颖抗锈病”可判断,毛颖对光颖为显性,抗锈病对不抗锈病基因为显性,亲本光颖抗锈病基因型为ppRR,毛颖不抗锈病基因型为PPrr, F1代基因型为PpRr。由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它们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光颖抗诱病和毛颖不抗锈病杂交,F1全为毛颖抗锈病,由光颖和毛颖杂交,F1全为毛颖可知,毛颖对光颖为显性;同理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 (2)由F1的基因型是PpRr,其产生的配子类型是PR、Pr、pR、pr。F2中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为毛抗和光不抗:毛抗的基因型为P_R_=3/4×3/4=9/16。光不抗的基因型pprr=1/4×1/4=1/16,所以F2中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是9/16+1/16=10/16=5/8。 (3)由上题分析已知,F2代中毛颖抗锈病植株所占比例是9/16,其中有1份是纯合子,8份是杂合子,所以F2代毛锈抗锈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9。 (4)已知F1的基因型是PpRr,F2中PPRR的比例是1/4×1/4=1/16,所以F2中要获得PPRR的小麦10株,F2群体理论上至少应有10×1/16=160株。(5)根据F1的基因型可推知,F2中光颖抗锈病植株的基因型是 ppRR、ppRr。 (6)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本题就是求ppRr或ppRR同PpRr杂交,出现ppRR的几率。在F2中出现ppRR的几率是1/16,出现ppRr的几率是1/8,所以这两种基因型中ppRR占1/3,ppRr占2/3,同PpRr杂交后代出现ppRR的几率=(1/2×1/2)×1/3+(1/2×1/4)×2/3=1/6。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灵活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 基因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例: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它们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此,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 3×2×3=18种基因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Aa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1/2(Aa)×1/2(BB)×1/4(cc)=1/16 (2)表现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例:AaBbCc×AabbCc,求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3A ∶1aa)  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1Bb∶1bb)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3C ∶1cc)  所以,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表现型A 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3/4(A )×1/2(bb)×1/4(cc)=3/3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目的变化,丁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所示细胞中共有_____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

(2)处于图丙中B→C段的是图__________所示细胞;完成图丙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3)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丁中__________所示的情况。

(4)图丁中b可对应图丙中的__________段。图甲、图乙则对应图丁中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图甲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两者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在光照充足、C0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图中实线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速率(单位:mg·h-1)。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X代表_____________,Y代表_____________,物质Z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①—⑤过程(仅考虑有氧条件)中能使ADP含量减少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写序号),②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

(2)②过程可产生合成Z的原料,这些原料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图甲中植物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

(3)分析图乙可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_________作用有关的酶对髙温更为敏感;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有关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

(4)在30℃条件下,白天光照11小时,一昼夜植物体的干重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取整数) 。

 

查看答案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

B. 亲本雄果蝇产生BXR配子的概率为1/4

C. F1中出现长翅白眼果蝇的概率3/16

D. 雌果蝇如果产生了bXRXr的配子,则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了异常

 

查看答案

鸟类的性别是由Z和W两条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决定的,家鸡的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这对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单就毛色便能辨别出雏鸡的雌雄 

A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B芦花雌鸡×芦鸡雄鸡

C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D非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查看答案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儿子,且儿子的性染色体比别的男孩子多一条,为XXY。下列有关病因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问题在于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细胞中XX染色体没有分开,进入同一个子细胞

B. 问题在于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中XX染色体没有分开,进入同一个子细胞

C. 问题在于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细胞中XY染色体没有分开,进入同一个子细胞

D. 问题在于父亲,减数笫二次分裂时细胞中XY染色体没有分开,进入同一个子细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