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为不同分裂时...

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为不同分裂时期的相关图像,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B点以后的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B. 图1中A点时细胞中一定有两个染色体组

C. 图2中若M为X染色体,则N有可能为Y染色体

D. 图2中细胞乙、丙处于图1中OB段

 

C 【解析】分析题图1可知,该物质数量在OB段为N,在BC段变成0,因此该曲线最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B点之后同源染色体数目为0,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BC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所以B点以后的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A正确;图中A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图2中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若M表示X染色体,则N表示常染色体,C错误;图2中细胞乙、丙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图1中0B段,D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染色体与细胞核DNA数目的关系变化,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精子形成过程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发生的条件,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直接证实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无法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 该实验巧妙地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虽然DNA与少量蛋白质结合,但主要标记的还是外壳蛋白

C. 实验第二步为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液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让细菌沉下来

D. 如果实验时间过长导致细菌裂解,则在悬浮液中也可检测到部分32P的放射性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DNA分子都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

B. 每个DNA分子都是碱基对数=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

C. 每个DNA分子的脱氧核糖上都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 双链DNA分子的一段,若含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

 

查看答案

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会产生过量的神经细胞,通过如图所示过程可以调节神经细胞的数量使之与受神经细胞支配的细胞的数量相适应,则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蝌蚪发育过程中尾和鳃的消失,与图中过程类似

B. 图中神经细胞与靶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C. 死亡细胞的彻底清除需要细胞免疫的参与

D. 该过程是由某种基因引发的,是不可避免的

 

查看答案

以下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同种个体之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

B. 生物界虽然在模式上有巨大的差异性,但在类型上有高度的统一性,表现在个体、细胞或分子等层次上

C. 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降为0

D. 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查看答案

BrdU(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类似,可与碱基A配对。经吉姆萨染料染色,DNA的一条单链掺有BrdU则着色深,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着色浅。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放入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并用吉姆萨染料染色,则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时,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染色情况是(  )

A. 全被染成深色

B. 全被染成浅色

C. 每条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为深色,另一条为浅色

D. 每个DNA分子中一条链为深色,另一条链为浅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