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14分)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

(14)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呈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提供以下4种纯合亲本:

亲本
 

性状
 


 

非糯性
 

抗病
 

花粉粒长形
 


 

非糯性
 

不抗病
 

花粉粒圆形
 


 

糯性
 

抗病
 

花粉粒圆形
 


 

糯性
 

不抗病
 

花粉粒长形
 

 

(1)若采用花粉粒形状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甲与亲本      杂交。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选择的亲本是            。将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花粉粒的数目,预期花粉粒的类型有                                   ,比例为    

(3)利用提供的亲本进行杂交,F2能出现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株的亲本组合有            ,其中F2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株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                ,在该组合产生的F2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1)乙或丙 (2)甲和丙、乙和丁 圆形蓝色、圆形棕色、长形蓝色、长形棕色 1:1:1:1 (3)甲和乙、甲和丙、乙和丙 乙和丙 1/9 【解析】试题分析: (1)验证分离定律时,需选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类型杂交,甲是花粉粒长形,应与花粉粒圆形杂交,故与乙或丙进行杂交。 (2)欲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选用的亲本应该花粉粒性状和是否糯性这两种性状不同,故应选用的亲本是甲和丙、乙与丁。由于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呈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故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的类型应该有圆形蓝色、圆形棕色、长形蓝色、长形棕色四种,比例为1:1:1:1。 (3)要想F2能出现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株,则所选两个亲本性状中必须有这三种性状,所以亲本应该是甲和乙、甲和丙、乙和丙三组。由于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为:BBRRDD、BBrrdd、bbRRdd,故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1为BBRrDd,那么F2中B R dd所占比例为3/4×3/4×1/4=9/64,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1为BbRrdd,那么F2中B R dd所占比例为3/4×3/4=9/16,甲和丙杂交得到的F1为BbRRDd,那么F2中B R dd所占比例为3/4×1/4=3/16。综上,乙和丙做亲本F2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株比例最高,此时F2中BBRRdd所占比例为1/16,占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的植株中的比例为1/9。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验证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植物的花色有白色和黄色,受一对基因Aa控制。纯合开白花的植株与纯合开黄花的植株杂交,F1均开黄花,F1自交产生F2F2中开白花的植株与开黄花的植株之比为1∶3。分析回答:

1)该植物花的白色与黄色是一对   F2中开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F2中开黄花的植株自交,后代中开白花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2)若该植物的花色除了受Aa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控制外,还受Bb基因(位

1号染色体)的影响。两对基因对花色遗传的控制可能有下列两种机制:

①AaB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若为机制1,则后代中开黄花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若为机制2,则后代中开黄花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B细胞正处于           分裂        期,细胞内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________          条。

2)图中D细胞的名称为          ,其细胞核中含        DNA分子。

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用字母表示)

4)将上图中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按分裂的顺序连接起来(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查看答案

将若干长势良好的葡萄幼苗置于密闭的恒温箱中,并控制每天8:00~24:00为光照培养阶段,24:00~8:00为黑暗培养阶段,其他条件适宜。测量一天内恒温箱中CO2浓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阶段

时间

8:00

9:00

10:00

11:00

12:00~24:00

CO2浓度

(μL/L)

660

420

300

180

180

黑暗阶段

时间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CO2浓度

(μL/L)

270

360

450

520

570

610

640

 

(1)光照培养阶段CO2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在叶肉细胞中利用CO2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0~24:00时间段,幼苗有机物的积累量为____________,据此分析农业上为提高大棚作物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00~24:00时间段幼苗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00停止光照,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4)整个黑暗培养阶段幼苗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该阶段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基因突变为b基因后,b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B基因

B. 提高基因突变频率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

C. 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来说,大部分是有利的

D.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查看答案

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I—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仅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倒位和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样,属于基因重组

B. 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生联会

C. 自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

D. 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发生倒位的果蝇性状不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