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后来入侵我国,它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致使许多植物...

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后来入侵我国,它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致使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薇甘菊入侵某生态系统后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如表所示:

(1)薇甘菊入侵后导致植物群落的丰富度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2)田野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数量。

(3)关于薇甘菊的成功入侵,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入侵种群在迁入新环境后发生适应性变化,把原来用于防御原产地天敌的能量投入到生长和繁殖中。为验证该假设,研究者将薇甘菊入侵种群和对照种群种植在与入侵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相同的环境中,除草、治虫,测定株高、分枝数和生物量。

①实验中,对照种群应从________获取。

②若测定结果为薇甘菊入侵种群________,则该结果支持上述假设。

 

下降 降低 增强 寄生 原产地 株高、分枝数、生物量都大于对照组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题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随着入侵种——薇甘菊入侵严重程度,该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数逐渐减少,丰富度降低,由此引发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逐渐降低。根据土壤中碳储量逐渐减少可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加强。 (1)薇甘菊入侵,导致植物种类减少,故植物群落的丰富度下降,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降低。比较从未被入侵到重度入侵的三个阶段,土壤中的碳储量在下降,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增强。 (2)根据题干信息: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故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为寄生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数量。 (3)根据题意,研究者做出了假设“由于入侵种群在迁入新环境后发生适应性变化,把原来用于防御原产地天敌的能量投入到生长和繁殖中”。如果该假设正确,我们可以推知:在相同的入侵地环境条件下,如果比较发生适应性变化之后的入侵种群和未发生适应性变化的入侵种群,前者的生长状况应该优于后者。所以可以据此设计对照实验: 对照组:生长于原产地的薇甘菊种群+入侵地的环境条件→测定生长情况。 实验组:已适应入侵地环境的薇甘菊种群+相同的入侵地环境条件→测定生长情况。 如果实验组的薇甘菊种群的株高、分枝数、生物量都高于对照组,则就可以支持上述假设。 【点睛】本题应注意第(3)小题中实验设计的自变量:原产地与入侵地;因变量是测定薇柑菊的生长情况,具体指标有株高、分枝数和生物量;进而确定实验设计思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研究发现,结核杆菌中分泌性酪氨酸磷酸酶可通过抑制宿主天然免疫相关信号通路而促进结核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请利用有关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来划分,结核杆菌应属于________,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膜外还具有________等结构,结核杆菌依靠这些结构抵御人体对其产生的免疫。

(2)寄生在细胞中的结核杆菌必须依靠________才能将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与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吞噬细胞能够识别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功能。吞噬结核杆菌的吞噬细胞能否吞噬其它病原体?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婴幼儿注射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传染的有效措施,卡介苗是由Calmette和Guerin两位生物学家发现的变异结核杆菌培养而成的,结核杆菌的这种变异应该来自于________,作为注射疫苗,卡介苗应该具备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豚鼠的毛色中,白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有编号为①~⑨的9只豚鼠,其中编号是奇数的为雄性,编号是偶数的为雌性。已知①×②→③和④,⑤×⑥→⑦和⑧,④×⑦→⑨,③和⑧是白色,其余的均为黑色。用B、b分别表示其显、隐性基因。请作答:

(1)豚鼠的毛色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个体④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个体⑦为杂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

(4)若利用以上豚鼠检测⑨的基因型,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预期结果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科研小组在一个大棚中,以某品种桃树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的日变化曲线,实验期间分别于11时和15时打开和关闭通风口,请据图回答:

(1)上述实验中,大棚覆盖的塑料薄膜应选用________(颜色);通过改变________来设置不同的弱光环境。

(2)图中10时到11时限制各组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不同光强处理对该桃树和某种栎树的相关光合参数的影响

光合参数

(μ mol-2·s-1)

CK

T1

T2

桃树

栎树

桃树

栎树

桃树

栎树

光补偿点

29.7

32.8

20.7

31.4

18.2

31.2

光饱和点

752.5

1188.2

522

1164.5

417.5

1133.5

 

①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________(植物)更适应弱光环境。

②Rubisco酶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一种关键酶,它所催化的反应是无机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由此可知它应存在的场所是________,参与催化________过程。

 

查看答案

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以下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

A. 调整饮食结构,提倡素食,减少肉食

B. 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开发利用

C.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自驾出行

D. 大力发展污水和垃圾处理厂,最大限度减轻污水和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查看答案

某开两性花的植株,某一性状由一对完全显性的A和a基因控制,其基因型为Aa。若该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明显偏离3∶1(后代数量足够多)。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原因可能是后代隐性纯合子致死

B. 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原因可能是显性纯合子致死

C.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原因可能是含A基因的某性别配子致死

D. 该植株A和a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