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是能量流动初级消费者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是能量流动初级消费者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是通过过程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完成的,图中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图乙中的初级消费者相当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填字母),图乙中分解者利用的粪便中的能量是由_______________同化的,B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短时间内大量增加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则从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会________。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增加后会引起初级消费者数量减少,之后又会导致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减少,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它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的基础。

 

c→a a→d→e→f d 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提高 负反馈调节 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稳态性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根据甲图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箭头关系判断出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库、d是初级消费者、f是次级消费者、e是三级消费者;根据乙图判断出A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是B是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根据上述营养关系判断出甲图中的食物链组成是a→d→e→f,并根据各生物数量变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理解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及其意义。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存在双向交换,分析图甲可知,图中a、c之间存在双向箭头,a、b、d、e、f都有箭头指向c,说明a是生产者,c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库,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是通过过程c(二氧化碳库)→a(生产者)完成的;图中a、d、e、f都有箭头指向b,说明b是分解者,因此d、e、f都是消费者,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故该图中的食物链是a→d→e→f 。 (2)根据上述食物链的组成可知,图乙中的初级消费者相当于图甲中的d;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所以图乙中A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B是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食物链中各级消费者粪便中能量都属于其前一营养级生物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图乙中分解者利用的粪便中的能量是由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同化的。 (3)如果短时间内大量增加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则会加大对初级消费者的捕食,从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会提高。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增加后会引起初级消费者数量减少,之后又会导致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减少,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它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点睛】解题思路点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生产者可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到生产者体内,并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向各级消费者,还能通过细胞呼吸将生产者体内有机物分解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还会将其残枝败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提供给分解者,即生产者和无机环境间存在双向交换的箭头;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消费者还能将尸体及粪便等含有的有机物提供给分解者;分解者能通过分解作用将生产者的残枝败叶、消费者的尸体及粪便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上述分析可用图表示,则可先根据双向箭头A D确定A、D两者肯定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生产者,再根据箭头指向:A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D有三个指入,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和C,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分解者,A(生产者)和B均指向C,则C为分解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人体排尿反射的示意图,排尿时需要肌肉①、②、③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中,排尿时需要肌肉①、②和③的所处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夜间遗尿说明________________发育不完善,尿意产生于___________中,成年人有意识憋尿是通过图中_________(填写字母)将大脑发出的兴奋传至肌肉________(肌肉序号),使该肌肉处于__________状态。

(3)神经系统存在着____________的现象,即位于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查看答案

将甲、乙、丙三个品系的棉花植株从30℃环境移入40℃环境中培养,测得相关数据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图2是甲品系棉花植株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测定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下表是测定图2中Q点各组相对气孔开度、水分利用效率的记录数据。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组别

相对气孔开度(%)

水分利用效率

A

100

1.78

B

62

1.81

C

83

3.10

D

47

3.25

 

 

(1)分析图1、图2,影响棉花植株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甲、乙、丙三个品系的棉花植株在相同条件下的光合速率不同,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这是由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2)图2中,M点时,B组棉花植株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M点时,D棉花植株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髙温环境下,甲、乙、丙三个品系的棉花植株中___________品系对高温的耐受力最强。

(4)析图2和上表数据可知,Q点时,干旱降低棉花植株净光合速率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C02浓度倍增不仅能提高棉花植株的净光合速率,还能通过提高______________来增强抗旱能力。

 

查看答案

有关酒精在相关实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实验名称

酒精浓度

主要作用(及作用机理)

A

脂肪的鉴定

体积分数为50 %的酒精

洗去浮色;苏丹Ⅲ易溶于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中

B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1:1混合)

固定细胞;能使组织中的细胞固定在某个时期

C

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

无水乙醇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且乙醇无毒,方便操作

D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

对小动物防腐、固定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菌的种群数量

B. 种群増长的“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λ必须大于或等于1,并且保持不变

C. “J”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不一定多于“S”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

D. “1 mm2的培养液中分布了 50个大场杆菌”推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查看答案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结构可扩大生物膜面积,有利于提高光反应的速率

B.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

C. 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

D. 有氧呼吸酶全部分布于线粒体中,有利于提高有氧呼吸的速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