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深加工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和果糖等,流程如下图: (1...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深加工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和果糖等,流程如下图:

(1)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经充分水解后的产物可被酵母菌利用生产酒精、培养酵母菌时,该水解产物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发酵过程中检测酵母菌数量可采用_____________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

(2)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宜选用________法或___________法从玉米胚芽中提取。

(3)玉米淀粉经酶解形成的葡萄糖可在葡萄糖异构酶的作用下转化成果糖。利用_______技术可使葡萄糖异构酶重复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利用PCR技术扩增葡萄糖异构酶基因时,需用耐高温的____________催化。PCR一般要经历三十次以上的循环,每次循环包括变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

 

(1)碳源;显微镜直接计数 (2)压榨;萃取(注:两空可颠倒)(3)固定化酶 (4)(Taq)DNA聚合酶;(低温)复性(或退火);(中温)延伸 【解析】(1)纤维素充分水解后的产物是葡萄糖,培养酵母菌时,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碳源。发酵过程中检测酵母菌数量可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 (2)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不能选用蒸馏法,可以用压榨法、萃取法从胚芽提取。 (3)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可以实现酶的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4)利用PCR技术扩基因时,需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PCR技术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固定化酶技术与PCR技术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某地区洪水泛溢期间几种小型植食性啮齿类动物数量百分比和遭猛禽捕食的频率(用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表示):

(1)调查表中各种群数量时,若标志物过于醒目,则调查结果与实际数量相比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差别”)。

(2)表中各种鼠的种间关系很可能为________,猛禽的存在会________(减缓/加剧/不影响)这种关系。

(3)洪水泛滥期,啮齿类动物往往集中于未被水淹的“小岛”上具有良好的隐蔽场所,不是被捕食,啮齿类动物能否到达“小岛”与其是否具有游泳本领和攀缘能力有关,从表中数据分析,拥有较强游泳或攀援的啮齿类动物最可能是___________

(4)当洪水退去后,该地区的群落会发生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杂种优势泛指杂种品种即F1(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于其亲本品种(纯合子)的现象。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杂交稻品种即为杂合子。请回答:

(1)在农业生产时,杂交稻(F1)的杂种优势明显,但是F2会出现杂种优势衰退现象。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等位基因_______,受精后使F2出现一定比例纯合子。

(2)若水稻的大粒杂种优势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1A2)控制。现将若干大粒水稻杂交种平分为甲、乙两组,相同条件下隔离种植。甲组自然状态授粉,乙组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严格自交授粉。若所有的种子均正常发育,繁殖两代后的甲组和乙组杂种优势衰退率(小粒所占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水稻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若大穗杂交种(B1B2C1C2)自交一代后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为1/2。则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交叉互换。

(4)如果水稻的某杂种优势性状由n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每对等位基因都独立遗传。某杂交稻品种n对基因都杂合,而其后代n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衰退。该品种(F1)自然状态下授粉,第二年种植时(F2)表现衰退的概率为_________,由此推断:杂合等位基因对数越多,F2杂种优势衰退率越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种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

(1)如果C为睾丸,则A器官是________;该激素通过①_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而又必须与______结合后才能进入细胞核,说明核膜相较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更严格的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激素在分泌量上的调节机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信息可知该激素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查看答案

杨桃是著名的岭南佳果。为研究二倍体和多倍体杨桃在抗逆性、光合作用速率等方面的生理特点,用温室内2年生、相同株高的二倍体(2x)、三倍体(3x)和四倍体(4x)杨桃,取相同部位的叶片进行相关测定:

①将叶片分别置于40℃、0℃和-5℃环境中处理24小时,经过一系列相同处理后,得到叶片浸出液,用电导率仪测定其相对电渗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②用溶剂A提取相同质量叶片中色素,通过对比B段波长光的吸收率,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③选择晴朗天气,用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气孔导度等数据,每组10个数据。得到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试题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杨桃属于二倍体,可以通过_______处理种子或幼苗得到四倍体。

(2)不同温度下的电渗率不同,反映出杨桃的耐寒性和耐热性,从表格可以看出,_________(倍性)的杨桃更可以尝试向北方引种,为了提高结实率,与无籽西瓜结实原理类似,需要与______(倍性)的杨桃间种。

(3)测定叶绿素含量时,溶剂A可能是_____;为减小其他光合色素的干扰,B段波长选用______(颜色)光能使测定较为准确。

(4)四倍体杨桃的光合速率较高与___________有关,而三倍体杨桃的光合速率可能受________(选填“光反应”、“暗反应”)的限制。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去除顶芽前后侧芽部位激素甲和乙的含量变化以及侧芽长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激素甲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激素乙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甲应为生长素,该激素具有两重性且只进行极性运输

B. 激素乙应为细胞分裂素,该激素对侧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C. 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激素甲均来自顶芽,运输过程消耗ATP

D. 去顶芽后,激素甲和激素乙在侧芽的生长方面具有拮抗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