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

某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103kJ),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植食性鱼类的种群增长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等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103kJ,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__________两部分。

(3)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水体中鱼类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为______________。分析上图可知,由0到T2时间段内,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

 

制造有机物,固定能量和传递信息 367 11.27% 植食性动物的尸体残骸和肉食性动物的粪便量 生物群落 标志重捕法 一直增大 【解析】试题分析:梳理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的过程及功能、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点,据此结合题意,从题图和题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绿色植物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固定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即具有制造有机物、固定能量的作用;此外绿色植物还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 (2) 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植物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463-96=367×103kJ。由“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可知: X=463-(96+292+12)=24.5+Y+2.1+29.3,解得X=63,Y=7.1;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100%=(Y÷X)×100%=(7.1÷63)×100%≈11.27% 。 (3) 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植食性动物的尸体残骸和肉食性动物的粪便量。 (4) 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鱼类为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题图显示:由0到T2时间段内,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零,说明其数量一直增大。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2)的解答,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顺某营养级获取能量的过程及该能量的去向,特别是同化量相关的计算公式: ①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说明:由于“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未被同化,所以仍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与上一营养级遗体残骸所含的能量性质相同,属于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②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说明:上式的计算方法为定量定时的分析,如果以年为单位研究,则“未利用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若为定量不定时的分析,则同化量中不含有“未被利用的能量”)。 ③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净同化量(说明:净同化量即同化的能量除去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外,真正用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进行应激反应和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小陈用针尖扎了小李一下,小李无意识地作出了反应,此时,小李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此电位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造成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反射弧中存在_____________结构,在该结构中传递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___

(2)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产生_____________激素,作用于垂体,经垂体分泌激素,进一步作用于甲状腺,引起人体内_____________激素的分泌增多,从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同时,下丘脑直接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_____________(填丙种腺体),使其分泌的激素增多,增加产热。

(3)在神经调节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二者的作用效果不同(如图甲和图乙)。

图甲和图乙中,图_____________中的突触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图乙中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 ____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Y内流。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利用新鲜的绿叶为材料,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常用纸层析法,该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A、B是滤纸条上的标记,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层析液最先所处的位置是__________(填“A”或“B”)处。

(2)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过程中,偶然发现某植株缺失第Ⅲ条色素带。

①缺失第Ⅲ条色素带的植株不能合成_________,导致对__________光的吸收能力明显减弱。

②该实验小组为了研究缺失第Ⅲ条色素带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两植株的C02吸收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光照强度(klx)

0

5

10

15

20

25

30

CO2吸收速率(mg•m-2•h-1)

-3.6

-0.72

2.4

3.0

4.8

6.9

7.2

-4.6

-1

2.4

3.6

5.8

7.9

8.8

 

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更适合在强光下生活的是植株___________(填“甲”或“乙”。当光照强度为15klx时,植株甲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植株乙;当光照强度为30klx时,植株甲积累的葡萄糖的量约为___________mg•m-2•h-1

 

查看答案

某二倍体植株染色体上控制花色的基因A2是由其等位基因A1突变产生的,且基因A1、A2均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来控制花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A2是基因A1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

B. 基因A1、A2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的

C. 基因A1、A2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

D. 基因A1、A2合成蛋白质时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病毒均含有①②

B. 密码子位于①上,反密码子位于②上

C. ②独特的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D. ①和②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查看答案

“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 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的青蛙呈“J”型曲线增长

C. 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为阳光

D. 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