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研究者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

某研究者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由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形成了多种变异类型

B. 虽然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但新生儿可能未接触过抗生素

C. 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会向抗药性的方向突变

D. 新生儿通过从母体获取抗体对细菌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染色体,所以细菌的可遗传变异只来源于基因突变,A项错误;耐药菌是突变形成的,细菌的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故B项正确;抗生素并非是导致突变的因素,而且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对细菌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约占体液总量的1/3

B. 淋巴细胞只存在与淋巴中

C.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查看答案

科研人员发现某水稻品种发生突变,产生了新基因SW1,其表达产物能使植株内赤霉素含量下降,从而降低植株高度。将该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了后代“IR8水稻”,既高产又抗倒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在育种时,科研人员无法让水稻产生定向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低频性

B. 进行“IR8水稻”的育种时,应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 “IR8水稻”拥有抗倒伏的性状,根本原因是体内赤霉素含量较低影响植株的生长

D. SW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了生物的性状

 

查看答案

1962年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玉米等植物叶绿体的超薄切片,发现叶绿体基质中有20.5nm左右的细纤维存在,用DNA酶处理后细纤维消失。在肌细胞中由大量的线粒体组成的肌质体中也有此种细纤维存在。以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的细纤维能够通过转录、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B. 大量的线粒体相互联系构成肌质体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C. 此种细纤维可能与生物的性状遗传有关,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D. 肌质体集中分布在肌细胞中需要ATP的区域

 

查看答案

酵母菌M能分泌A酶和B酶,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得两种酶活性的曲线图,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A酶和B酶在50℃时酶活性均最大

B. 80℃时,A酶仍未完全失活

C. 当温度为20℃,酶的空间结构很不稳定

D. 温度从80℃降至50℃时,酶的活性可能无法恢复到最大值

 

查看答案

人体神经细胞合成的蛋白质(或多肽)不具有的功能是

A. 运输Na+进入细胞    B. 结合神经递质

C. 催化淀粉的水解    D. 催化ATP的合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