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其中供体1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

下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其中供体1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黄牛。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1为获得克隆牛的过程,从活体牛的卵巢中吸取的卵母细胞需要在体外培养到_________期,并通过__________去除卵母细胞中的细胞核。最终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来自____________

(2)应用2为获得试管牛的过程,在_________前,需要对采集的优良公牛的精子用_______法进行获能处理。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胚胎能够在受体内存活的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__

(3)应用3中的细胞C取自牛胎儿的 _________。应用4在获得二分胚①和②的同时,需要取样囊胚的_____________细胞做DNA分析性别鉴定。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或MⅡ中) 显微操作 供体1和供体2 体外受精 化学诱导或培养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原始性腺 滋养层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应用1:供体1提供细胞核,供体2提供细胞质,经过核移植技术形成重组细胞,并发育形成早期胚胎,再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发育成小牛,称为克隆牛。应用2:优良公牛和供体1配种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早期胚胎,再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发育成小牛,属有性生殖;应用3:从早期胚胎和原始性腺中获取胚胎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干细胞培养。应用4:采用了胚胎分割技术。 (1)从活体牛的卵巢中吸取的卵母细胞需要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核移植时,需要采用显微操作去核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细胞核;由以上分析可知应用1中获得的小牛为克隆牛,其细胞核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1,细胞质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2,因此其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1和供体2。 (2)在受精前,需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对于牛、羊等家畜的精子常采用化学法,即将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是胚胎能够在受体内存活的生理基础。 (3)胚胎干细胞来自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因此应用3中的细胞C取自胎儿的原始性腺,取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可做DNA分析进行性别鉴定。 【点睛】易错警惕,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筛选硝化细菌的选择培养基上,碳源是_______,硝化细菌纯化并计数时,对照组应该涂布等量的______,若实验组每个平板中的菌落数都超过300,应对样本菌液进行_____处理。

(2)在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中,首先要对粉碎的胡萝卜进行________,但要注意控制温度和_______。根据胡萝卜素的特点,可以考虑使用_______法提取。

(3)将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______法进行签定,观察结果时会发现标准样品位于展开剂前沿,萃取样品往往比标准样品多出现一条层析带,其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地推行的生态桃园建设,种养结合,形成“猪——沼——桃”的模式,桃树之间种植紫云英等豆科植物,既可作为猪词料,也可通过其根部的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氮气肥田,减少化肥的用量。猪的粪便作为肥料生产沼气,沼液用来肥田,达到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査桃树叶片上蚜虫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法),通过统计发现蚜虫最初的种群密度为20只/m2。气候干旱有利于蚜虫的繁殖,蚜虫毎天的增长率为h,则10天后蚜虫的种群密度为______只/m2。蚜虫被瓢虫捕食时,会释放一种报警激素,周围的蚜虫会纷纷逃避,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报警激素属于_________信息。

(2)若桃园中草固定的能量为a,猪摄入的能量为b,猪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c,猪粪便中的能量为d,则草→猪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100%,“猪——沼——桃”的生态桃园模式,实现了对能量的______________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_________

(3)若在紫云英中种植不喜光的中药材——金线莲,与原有的桃园生态系统相比,抵抗力稳定性______(填“提高”或“降低”);金线莲不仅可以药用,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价值。

 

查看答案

某二倍体植物的红花(A)对白花 (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培育红花矮茎新品种,用甲、乙、丙三种基因型不同的红花高茎植株分别与白花矮茎植株杂交,F1植株均为红花高茎,经分析F1植株均为红花高茎的原因,可能是某些基因型的植株在开花前死亡,请回答:

(1)甲、乙、丙的基因型不可能是_______,死亡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用F1植株相互杂交,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_______

(2)若用乙的单倍体植株培育红花矮茎新品种,则乙的基因型是______。经过花药离体培养之后得到的植株丁高度不育,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丁的______,秋水仙素发挥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_________期。

 

查看答案

2016年6月,英国科学家掲示了肠道菌群引发肥胖的机理,又向肥胖症的治疗迈进了一步。如图为肥胖症发生机理的部分示意图(“+”表示增强),请回答下对相关问题:

(1)由图可知,肠道中微生物产生的乙酸増多,会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细胞会分泌______作用于胃黏膜分泌细胞,促进胃饥饿素的产生,进一步促进_______,又会使微生物产生乙酸的量增加,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反馈调节。

(2)胃饥饿素的分泌还可使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兴奋,动物食欲增强,摄食量增加:同时还可使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激素减少,从而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最终导致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降低细胞内物质氧化分解,从而引起肥胖,该过程属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________调节。

(3)副交感神经兴奋会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产生,从而引起血糖含量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进入脂肪细胞内的葡萄糖可_________,进一步导致肥胖。

 

查看答案

光不仅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也可以作为信号对植物的多种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科研人员为了探究红光对拟南芥代谢过程中B蛋白和P蛋白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做了一系列实验,并得出如下实验数据,请回答相关问题:

(1)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_______;二是参与________合成。

(2)科研人员获得了拟南芥B蛋白缺失的突变体b。将野生型拟南芥和突变体b用不同强度的红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利用无水乙醇________两种植株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并测定含量结果如图:

由图可推测:B蛋白可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光合色素的积累。

(3)利用突变体b与P蛋白缺失的突变体p进行杂交,后代经筛选获得双突变体bp,在持续红光照射下进行试验,结果如图:

由上图可知,红光对突变体p的影响为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胚轴生长,且B蛋白缺失_________ (填“增强”、“减弱'、“未改变”)红光对突变体p的影响,说明B蛋白和P蛋白在红光调控时存在关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