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含有氮、磷等元素的有机物污水进入水体后,常导致湖泊等水...

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含有氮、磷等元素的有机物污水进入水体后,常导致湖泊等水域富营养化,爆发蓝藻水华现象,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下图表示发生水华现象的某湖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图中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请分析回答:

(1)若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检测水样中蓝藻的数量,需在盖上盖玻片_______(填“之前”或“之后”)滴加水样。

(2)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图中漏画了一个箭头,该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用格式“××→××”表示)。

(4)若丙取食乙的比例由1/2调整到1/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该生态系统所供养的丙的量约为原来的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5)研究发现,挺水植物茂盛的湖泊中发生水华现象相对较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之后 甲(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竞争和捕食 甲→环境中CO2 1.69 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光能和矿质元素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流动示意图,指向了甲,说明甲表示生产者,则乙表示初级消费者,丙表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丁表示分解者,环境中CO2图中缺少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1)若使用血球计数板检测水体中蓝藻的数量,需在盖盖玻片之后滴加水样。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3)乙和丙都能以甲为食,说明乙和丙之间为竞争关系;丙捕食乙,说明乙和丙之间还有捕食关系。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了呼吸作用释放CO2,所以图中漏画了甲→环境中的CO2的箭头。 (4)若丙取食乙的比例由1/2调整到1/4,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该生态系统所供养的丙的量约为原来的(1/2÷10%÷10%+1/2÷10%)÷(1/4÷10%÷10%+3/4÷10%)=1.69倍。 (5)挺水植物茂盛的湖泊中蓝藻发生水华的现象相对较少,可能是因为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光能和矿质元素。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能量的传递效率计算食物比例改变后供养的丙的量的变化,注意比例改变并不影响传递效率,食物链长的比例越小,供养的丙的数量越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航天员是探索宇宙奥秘的英雄,进驻太空后机体会产生多种失重效应:

(1)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于地面的环境,有利于航天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

(2)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_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现象。

(3)经专业训练的航天员可通过位于____的神经中枢调节,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减轻体位翻转症状。

(4)失重会引起T淋巴细胞减少,导致由它增殖分化产生的________减少;同时,由于淋巴因子的产生减少,导致浆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也减少,人体免疫力下降。

 

查看答案

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海水稻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在高盐条件下,植物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性。将某品种水稻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组用含较高浓度NaCl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培养两周后,在晴朗天气下测定净光合作用日变化及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吸收NaCl时,对Cl-的吸收快于Na+,这一现象表明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_________

(2)与正常状态相比,在高浓度NaCl作用下,该水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在6:00-10:00,对照组和实验组净光合速率都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浓度NaCl会导致水稻的气孔开放度降低。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研究者认为:在高盐条件下,10:00-12:00时光合速率下降,其主要限制因素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气孔的开放度,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7:1:3:1,研究表明,该豌豆的某种花粉致死,则致死花粉的基因型为

A. Yr    B. YR    C. yr    D. yR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

C.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 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最终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脂肪检测两个实验中使用酒精的浓度及目的均不同

B.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通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C.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无关变量

D.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采用纸层析法提取色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