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

某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103kJ),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植食性鱼类的种群增长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等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103kJ,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__________两部分。

(3)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水体中鱼类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为______________。分析上图可知,由0到T2时间段内,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

 

制造有机物,固定能量和传递信息 367 11.27% 植食性动物的尸体残骸和肉食性动物的粪便量 生物群落 标志重捕法 一直增大 【解析】试题分析:梳理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的过程及功能、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点,据此结合题意,从题图和题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绿色植物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固定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即具有制造有机物、固定能量的作用;此外绿色植物还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 (2) 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植物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463-96=367×103kJ。由“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可知: X=463-(96+292+12)=24.5+Y+2.1+29.3,解得X=63,Y=7.1;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100%=(Y÷X)×100%=(7.1÷63)×100%≈11.27% 。 (3) 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植食性动物的尸体残骸和肉食性动物的粪便量。 (4) 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鱼类为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题图显示:由0到T2时间段内,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零,说明其数量一直增大。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2)的解答,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顺某营养级获取能量的过程及该能量的去向,特别是同化量相关的计算公式: ①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说明:由于“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未被同化,所以仍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与上一营养级遗体残骸所含的能量性质相同,属于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②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说明:上式的计算方法为定量定时的分析,如果以年为单位研究,则“未利用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若为定量不定时的分析,则同化量中不含有“未被利用的能量”)。 ③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净同化量(说明:净同化量即同化的能量除去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外,真正用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杂交组合的P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扁盘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_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_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利用新鲜的绿叶为材料,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常用纸层析法,该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A、B是滤纸条上的标记,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层析液最先所处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填“A”或“B”)处。

(2)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过程中,偶然发现某植株缺失第Ⅲ条色素带。

①缺失第Ⅲ条色素带的植株不能合成________,导致对__________光的吸收能力明显减弱。

②该实验小组为了研究缺失第Ⅲ条色素带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两植株的C02吸收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更适合在强光下生活的是植株__________(填“甲”或“乙”)。当光照强度为15klx时,植株甲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植株乙;当光照强度为30klx时,植株甲积累的葡萄糖的量约为_____________mg•m-2•h-1

 

查看答案

如图是某家族甲、乙两病的遗传图解,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Ⅱ-3与Ⅱ-4结婚后,生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A. 4/9    B. 8/9    C. 15/16    D. 15/32

 

查看答案

有关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紫色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B. 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利于维持生物性状的相对稳定和提高转录的速率

C. 多个核糖体能依次在相同位点上和mRNA结合,完成多条肽链的合成

D. 起始密码子位于DNA上,是RNA聚合酶识别并启动转录过程的位点

 

查看答案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的功能,从干沙地开始的湿地演替过程: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其方向

C. 草本植物的出现对地衣和苔藓植物的水平分布没有影响

D. 草本阶段比苔藓阶段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