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进行应激反应和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回答下列...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进行应激反应和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小陈用针尖扎了小李一下,小李无意识地作出了反应,此时,小李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此电位的形成是____________造成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反射弧中存在____________结构,在该结构中传递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__

(2)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产生____________激素,作用于垂体,经垂体分泌激素,进一步作用于甲状腺,引起人体内____________激素的分泌增多,从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同时,体温调节中枢直接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____________(填两种腺体),使其分泌的激素增多,增加产热。

(3)下图中若要通过刺激位点M和N及测量两位点电位变化情况,验证兴奋在突触位置的传递特点,请简要说明操作流程及测量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负内正 钠离子内流 突触 神经递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甲状腺 肾上腺和甲状腺 刺激M点,测量N点有电位变化;再刺激N点,测量M点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位置传递具有单向性,即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解析】(1)小李受刺激部位由静息电位转化为动作电位,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此电位的形成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由于反射弧中存在突触结构,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单向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在该结构中传递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 (2)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经垂体分泌激素,进一步作用于甲状腺,引起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从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同时,体温调节中枢直接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肾上腺和甲状腺,使其分泌的激素增多,增加产热。 (3)刺激M点,测量N点有电位变化;再刺激N点,测量M点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位置传递具有单向性,即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点睛】关于兴奋传递的3个易错点 (1)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促进或抑制。 (2)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3)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回答下列有关温度与酶活性的问题:

(1)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将盛有2mL唾液淀粉酶溶液的试管和盛有2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编为一组,共四组,在0℃、20℃、37℃和100℃水浴中各放入一组,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然后,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继续放回原来的温度下保温,把____________的时间作为本实验的起始时间记录下来。再每隔一分钟,取一滴混合液滴在盛有碘液的点滴板上进行观察,记录每种混合液蓝色消失的时间。通过比较混合液中____________消失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推知酶的活性。预计____________温度下混合液因其中的酶失去活性蓝色不会消失。

(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随温度的升高会使____________接触的机会增多,反应速率变快;其二,因为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_会发生改变,温度升到一定程度,酶将完全失活。这两种作用叠加在一起,使酶促反应在某一温度下最快,这一温度就是该酶的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来设计改变酶的构象。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得到了多种突变酶,测得酶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   

(注:Cys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中的位置)

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和增加____________得以实现的。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变异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B. 利用生长素得到无子番茄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C. 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D. 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查看答案

T细胞易被HIV破坏,与其表面的CCR5(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有关。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抗HIV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献者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感染HI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通过增殖与分化产生多种血细胞

B. 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细胞内没有编码CCR5的基因

C. 捐献者感染HIV后可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病毒而不会发生细胞免疫

D. 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无HIV蛋白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水分等条件下,某实验小组所测得的甲、乙两种植株叶片C02吸收速率与C02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02浓度为B时,甲、乙植株真正光合速率相等

B. 若将甲、乙植株置于玻璃钟罩内,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先死亡

C. 只要有C02,植株就能进行光合作用

D. A点时,甲植株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为零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基因转录与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存在碱基U与A的配对

B. 可以在同一场所同时发生

C. 发生碱基配对差错均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D. 在细胞增殖、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均会发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