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研究小组以酵母菌为对象探究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每隔2...

某研究小组以酵母菌为对象探究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每隔24小时定时取样,再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法。取样前,要将培养液震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制片时,首先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

(2)下图是一块血细胞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________个计数室。若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0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__________个。

(3)该同学将试管中的培养液震荡后取样并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右上图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自然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抽样检测法 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 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2 2108 适当稀释后,再观察计数 出生率 死亡率迁入率 迁出率 【解析】(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通常用抽样检测法。取样前要将培养液震荡,目的是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制片时,用血球计数板制片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滴,最后将多余的样液用吸水纸吸去。(2)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上有2个计数室。根据计数板上的规格,整个计数室400个小格,可容纳0.1ml培养液,若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共2000个酵母菌,则10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2000÷0.1×10=2×105个。(3)该同学将试管中培养液摇匀后取样并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右图所示的每个小格内酵母菌数量太多,导致无法准确计数,则应采取的措施是加水适当稀释后,再观察计数。 (4)在自然界中,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出生率、 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点睛】注意“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基本技术要求: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6)计算一定量菌液的数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递这属于物理信息

B. 海洋、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灵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D.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 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查看答案

下表中各项与右图曲线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为了减少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右图表示对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在Ⅰ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将会更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

B. 在Ⅱ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得不足

C. 在Ⅲ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

D. 随着害虫的进一步减少蜘蛛数量最终会减少到零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B.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C. 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D. 果园中适当增加昆虫种类能提高果园物种丰富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