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黄曲霉毒素B1 (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

黄曲霉毒素B1 (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合成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

请回答:

(1)基因工程操作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__,运载工具(体)有______________类型。

(2)将目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最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酵母细胞导入AFB1解毒酶基因后,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检测到AFB1解毒酶基因存在酵母细胞内。实验发现酵母菌中没有检测到合成的AFB1解毒酶,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检测酵母菌工程菌是否合成了AFB1解毒酶,应采用______________方法。

(4)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质粒、噬菌体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CaCl2处理(或感受态细胞法) DNA分子杂文技术 酵母细胞中AFB1解毒酶基因没有表达(或没有转录和翻译) 抗原-抗体杂交 脱氧核苷酸序列(或基因或DNA)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Ⅰ表示提取总RNA的过程,并以此为模板逆转录为cDNA;Ⅱ表示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 (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运输基因的工具是载体,可以是质粒、噬菌体衍生物或动植物病毒。 (2)将目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最常用的化学方法是CaCl2处理(或感受态细胞法),使得酵母细胞处于感受态,易于目的基因的导入。 (3)可以用DNA分子杂文技术检测AFB1解毒酶基因是否导入酵母细胞。酵母细胞中AFB1解毒酶基因没有表达(或没有转录和翻译),则检测不到AFB1解毒酶,该酶可以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法进行检测。 (4)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及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写出突变后的碱基序列;识记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过程;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准确判断实验的变量,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发酵技术密切相关。柿子经过发酵可制成柿子醋,以下是柿子醋制作的流程:柿果→挑选→清洗→去皮→去核→脱涩处理→切块→压榨→柿汁→灭菌→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灭菌→陈酿→淋醋→过滤→成品。请回答:

(1)脱涩过程可以用成熟的苹果、梨等水果释放的____________(气体)促进柿子成熟。

(2)将压榨后的柿汁加热到80℃保持1020分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酒精发酵可添加活性干酵母进行,发酵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写出反应式)。

(3)若醋酸发酵时需扩大培养醋酸菌种,实验室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前应对培养皿、接种环和培养基进行灭菌,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接种时应在火焰附近进行,同时需设置空白培养基做对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有特效的抗疟新药,是从菊科蒿属植物青蒿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化学物质。我国某地的青蒿资源非常丰富,野生型青蒿种群繁多。科研人员为开发利用这些野生型青蒿资源,进行了相关的科学研究。请回答:

(1)调查某野生型青蒿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在取样时应注意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并要进行_____________。   

(2)下图中野生型青蒿种群的环境容纳量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可变的。

(3)野生型青蒿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这是因为基因突变产生了___________,在通过    有性生殖中的___________而形成的。在野生型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可以治疗疟疾,这体现了野生植物的__________价值。

(4)四倍体青蒿植株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二倍体)可获得四倍体植株,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科研小组为研究某种植物的花色遗传,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一将A、B两个白花品系杂交,得F1,F1都开紫花,F1自花传粉产生F2,收获的F2紫花324株,白花252株。

该植物的高产与低产受另一对等位基因(G、g)控制,科研小组做了实验二,甲组:高产×高产,杂交后代高产:低产=14:1;乙组:高产×低产,杂交后代高产:低产=5:1;丙组:低产×低产,杂交后代全部低产。请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分析回答:

(1)试验一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若用字母A、a;B、b;C、c……表示控制花色的等位基因,考虑最少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性状的可能,则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按字母顺序)。F2紫花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二的结果可以判断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甲组不符合3: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乙组的高产亲本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3)现用两紫花高产植株杂交,子代中紫花高产:紫花低产:白花高产:白花低产=9:3:3:1,淘汰白花植株,让其余植株自由交配,子代中G基因的频率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图示回答:

(1)图甲经①⑦过程形成的细胞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经①⑦过程形成的细胞中具有识别抗原作用的细胞有____________

(3)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体接种的疫苗作为____________,大多数要经过吞噬细胞的______________在T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才能促使B细胞增殖分化,进而发挥免疫效用。

(4)在流感病毒感染时,使用外源性免疫抗体,即对新感染者直接注入____________,效果较好。

(5)若我们接种了针对未变异的流感病毒而研制的疫苗,是否可以预防变异后的流感病毒的侵染? 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两图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实验数据曲线和装置图。以测定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图1所示。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1)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的CO2____________(具体场所)参与反应,而在黑暗条件下CO2____________(具体场所)释放。

(2)光照相同时间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3)温度由25℃上升到30℃的过程中,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在____________(“增多”或“减少”)。

(4)若用图二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且测量指标为装置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则该装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在装置内的具体修改措施是____________,为使测得的O2变化量更精确,在图2装置拧紧的阀门上还应采用__________措施;再设置__________装置,在设置装置的容器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