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蓝莓富含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保护视力、软化血管、...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蓝莓富含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保护视力、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能。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在密闭装置中发酵酿制蓝莓果酒,在酿制过程中获得实验数据曲线如图(图中T0、T1、T2、T3代表相应发酵时间)。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发酵酿酒过程中需要从_________________点后开始排气,需要进行排气操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配置菌种选育培养基并灭菌

(2)若从T3点开始接种醋酸菌进行发酵酿蓝莓果醋,则需要改变的条件有____________

(3)酿制蓝莓果酒时,并不需要对蓝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这是因为在________________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

(4)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糖原_____________(填“充足”或“缺少”)。

(5)制酒过程中可在酸性条件下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检验后颜色变成_________;为鉴定蓝莓果醋是否酿制成功,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_________作进一步的鉴定。

 

T1 T1点前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装置内气压不变,不需要排气 T1点之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但释放二氧化碳,装置内气压增加,需要开始排气 适当提高温度或将温度由18-25°C提高到30-35°C 缺氧、呈酸性 缺少 灰绿色 (醋酸)发酵前后的pH 【解析】试题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1)T1点之前没有酒精产生,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压不变,不需要排气,T1点之后,有酒精产生,进行了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但释放二氧化碳,装置内气压增加,需要开始排气,因此要从T1点后开始排气。 (2)果酒制作控制温度为18~25℃,而果醋制作控制温度为30~35℃,两者温度不同,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需要通入氧气。若从T3点开始接种醋酸菌进行发酵酿蓝莓果醋,则需要改变的条件有适当提高温度和通入氧气。 (3)酿制蓝莓果酒时,并不需要对蓝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这是因为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 (4)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因此醋酸菌能将乙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糖原缺少。 (5)制酒过程中可在酸性条件下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检验后颜色变成灰绿色。由于醋酸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醋酸使PH逐渐降低,因此在鉴定蓝莓果醋是否酿制成功的过程中,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经研究得知,果蝇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基因t,在纯合时雌蝇转化为不育雄蝇,但在雄果蝇中没有性转变效应:果蝇的眼色有红眼和白眼之分,由基因B和b控制,T-t、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_________法(研究方法),将红眼、白眼基因与________联合起来,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某科研人员选择一对雌雄蝇做了相关实验,结果F1雌性均为红眼,雄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且雌性:雄性为1:3,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如亲本雌果蝇为红眼,则F1的雄果蝇共有______种基因型。

(3)野生型果蝇的其中一条II号染色体上经诱变获得了一个新的隐性突变基因,现与其中一条III号染色体上增加了某段II号染色体片段的野生型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若F2中突变型果蝇占__,则表明突变基因不位于该段II号染色体片段上;若F2中突变型果蝇占_________,则表明突变基因位于该段II号染色体片段上

 

查看答案

下图1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模型,数字表示能量。图2所示为该生态系统中某种群的种群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D表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成分。次级消费者为图中的_____________。其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用图中_______________(填数字)表示。

(2)图1只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A、B、C、D间的循环形式为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又称K值,图2中该种群的K值为____________个。若该种群的起始数量是70,则种群的最终数量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它们既非营养物质,也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而且也不是酶,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下表表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信号分子种类

分泌细胞或器官

信号分子的传递途径

靶细胞

靶细胞反应

抗利尿激素

血液

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TSH

垂体

血液

甲状腺细胞

神经递质

神经元

神经元

兴奋或受抑制

 

 

(1)分泌抗利尿激素的器官①是________,该激素所引起的靶细胞反应②是_____________ 

(2)在寒冷环境中TSH分泌增加时,甲状腺细胞的分泌活动受垂体的调控,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神经递质的作用可以使后一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神经递质使另一神经元兴奋,则该神经元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水稻细胞结构及代谢过程,以利于指导生产,提高水稻产量。图1位水稻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甲、乙表示不同的细胞器,①-⑦表示不同的物质;图2是探究水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两种细胞器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乙增加膜面积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

(2)若水稻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则图1中“⑥→⑤→⑥”的循环能否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水稻叶肉细胞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黄-绿比率)与其P(光合作用)/R(细胞呼吸)比率呈现一定的关系。据此推测,种植在缺Mg的环境下的水稻P/R值将___________________(填“下降”、“不变”或“上升”) 

(4)图2中,在t2→t3阶段,水稻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在t1之后短暂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的含量______________

(5)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角度看,蓝藻、水稻发生光合作用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甲、乙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丙为该动物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由图甲可知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

B. 图乙中的染色体数是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C. 若图丙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

D. 若图丙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