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DNA和RNA的核苷酸种类有( )
A.2种B.4种C.5种D.8种
生物体细胞属于进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 )
A. 丙酮 B. 二氧化碳和水 C. 乳酸 D. 酒精和二氧化碳
用显微镜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为了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A.目镜10×,物镜40×
B.目镜5×,物镜40×
C.目镜5×,物镜10×
D.目镜10×,物镜10×
医学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其合成、转化途径如图一所示。由于普通番茄合成的番茄红素易发生转化,科学家设计了一种重组DNA(质粒三)能表达出双链RNA(发卡),番茄细胞可以识别侵入的双链RNA并将该双链RNA及具有相同序列的单链RNA一起降解,提高了果实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图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表达出“发卡”的DNA片段实际上是两个反向连接的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由于“发卡”阻止了其在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填“转录”或“翻译” )过程,所以提高了果实中番茄红素的含量。
(2)为保证第二个目的基因片段反向连接,处理已开环质粒所用的两种限制酶是
_________和_______。
(3)科学家发现,培育成功的转基因番茄植株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有所下降,据图一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解决此问题,可以按照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在此表达出“发卡”的DNA片段前面加入只在果实中发挥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
(4)去磷酸化是去掉黏性末端最外侧游离的磷酸基团。对已开环的质粒二两端去磷酸化的主要作用是阻止其_____________________,该DNA分子仍可以和目的基因连接,形成缺少____________个磷酸二酯键的重组质粒,随后在细胞中被修复。
土壤酶是由土壤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如脲酶、蔗糖酶等。土壤酶易受到环境中外源物质(如除草剂、重金属、肥料等)的影响。科学家研究了氟磺胺草醚和甲咪唑烟酸两种除草剂对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1)研究者从近年________(填“喷洒”或“未喷洒”)过除草剂的环境中选取表层土壤作为实验样品。
(2)各实验组称取200g的土壤置于棕色广口瓶中,分别添加等量的不同质量浓度的除草剂溶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广口瓶用________(填“脱脂棉”或“保鲜膜”)封口,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分别在培养不同天数后取样,测定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所示。
除草剂 |
| 脲酶活性 | 蔗糖酶活性 | ||||||
处理时间 处理(mg/kg) | 3天 | 9天 | 25天 | 40天 | 3天 | 9天 | 25天 | 40天 | |
氟磺胺草醚 | 对照 | 1.78 | 1.94 | 2.33 | 2.77 | 11.2 | 11.5 | 10.0 | 10.1 |
0.05 | 1.53 | 1.90 | 2.38 | 2.78 | 10.8 | 12.5 | 11.7 | 12.2 | |
0.5 | 1.43 | 1.93 | 2.43 | 2.89 | 10.4 | 12.5 | 11.6 | 10.9 | |
5 | 1.65 | 1.84 | 2.38 | 2.72 | 9.3 | 9.3 | 10.9 | 10.4 | |
甲咪唑烟酸 | 对照 | 1.78 | 1.94 | 2.33 | 2.77 | 11.3 | 11.5 | 10.4 | 10.6 |
0.05 | 1.58 | 2.08 | 2.40 | 2.50 | 10.9 | 10.8 | 11.1 | 11.3 | |
0.5 | 1.59 | 1.87 | 2.40 | 2.44 | 10.1 | 10.9 | 10.3 | 10.5 | |
5 | 1.65 | 1.97 | 2.39 | 2.41 | 10.3 | 10.0 | 10.5 | 11.9 | |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显示,两组除草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实验组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随时间变化,均呈现“抑制-激活-抑制”的趋势。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激活率最高的处理条件是__________。
(4)欲从上述土壤中筛选出蔗糖分解菌或尿素分解菌,则应将土壤浸出液采用__________法接种到经___________________灭菌法处理的相应的固体平板培养基上。
一浅水湖泊由于过度捕捞导致鲈鱼(主要捕食鱼类)濒临绝迹,此时湖中主要有浮游藻类、沉水植物、螺(捕食藻类)和鲤鱼(主要捕食螺)等生物。在保留或去除鲤鱼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干重) ,如图。
(1)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湖泊表层和下层,这是群落_____________结构的体现,藻类大量繁殖会降低湖泊下层光照强度,藻类与沉水植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该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曲线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表去除鲤鱼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水域中,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变化曲线为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沉水植物对净化水体起重要作用,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虑,可采取_________ 的措施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该措施实施后,湖泊中各生物的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能保持动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