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在保护视力方面具有重要功效。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胡萝卜素的流程图如下,请据图回答:
(1)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时,可用_______法接种菌种;从功能上看,所用培养基为_______培养基。
(2)在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提供___________等营养。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干燥时应控制好____________,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时一般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而用水浴加热,因为________________。在萃取液浓缩前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
(4)用纸层析法鉴定提取的胡萝卜素时需用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
(5)某同学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无病毒高产胡萝卜植株,在操作时不慎污染了培养基.欲确定培养基上的微生物中是否含有纤维素分解菌,可将它们放在含___________染料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鉴别。
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常常直接排放到湖泊中,湖泊遭到污染后,会引起藻类爆发。为此,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丙三种微生物处理污水,得到如图所示的处理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调查该湖泊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法,若调查时,部分鲤鱼标记物脱落,会导致调查所得的数据比实际值______(“偏大”或“偏小”)。此系统内有菖蒲等挺水植物、浮萍等浮水植物、水面下还有沉水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2)被污水污染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可知治理污染水体效果最好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湖泊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某植物性别决定为XY型,并且为雌雄异株。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该植物的耐寒和不耐寒(由基因A、a控制)、宽叶和狭叶(由基因B、b控制)为两对相对性状。用耐寒宽叶植株作为父本,不耐寒宽叶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雄株中表现型及比例为不耐寒宽叶,不耐寒狭叶=3:1,雄株中表现型及比例为耐寒宽叶:耐寒狭叶=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2)育种时在杂种一代中新发现抗霉病雌、雄植株各几株,相互交配子代性状分离,说明该性状的出现是_________(填“显性突变”或“隐性突变”)的结果,子代不抗霉病个体的比例最可能是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该植物当去掉部分根系时,会分化为雄株;当去掉部分叶片时,则分化为雄株。若要探究去掉部分根系的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情况,可让其与__________________杂交。若后代有雄株和雌株两种类型,则该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_;若后代仅有雌株,则该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
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发病与治疗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示中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甲状腺的活动,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____调节。
(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抗体A,该抗体能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与_______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这是一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过___________(填“强”或“弱”)所致的疾病。
(3)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_____________及细胞Y的_______过程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
(4)食物过咸时,人体____________会产生渴觉,同时人体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如果图中的下丘脑相应区域被破坏,其血糖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会”或“不会”)完全丧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是将若干新鲜的某种植物叶片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不同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将叶肉细胞分离后进行液体悬浮培养,测得不同pH下培养液的溶解氧变化,再计算得到叶肉细胞的光合产氧速率及呼吸耗氧速率。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A→B段,随着CO2浓度的升高,直接导致___________(“CO2的固定”、“C3的还原”)过程加快,ATP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C段,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不再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此时实际光合速率_____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呼吸速率。此时,叶肉细胞内消耗[H]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
(3)图乙结果表明叶肉细胞对______________(“酸性”、“碱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当PH约为7时,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持续培养10小时后转入暗室继续培养至24小时,此段时间内O2释放量为___________mg。
切叶蚁切割收集的植物叶片,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然后以真菌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分解者,能促进碳、氮循环
B. 探路的切叶蚁发现合适植物后会留下“气味”,这属于化学信息
C. 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D. 切叶蚁及与其培养的真菌之间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